
山西,因煤而興,卻也因煤而困。在“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中,山西煤炭業這艘重型巨艦幾近拋錨。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作為能源大省,山西步入發展動力深度轉換、經濟結構全面升級的新階段,無論是煤炭產業,還是整體經濟, 都需要在轉型創新中煥發新的活力。
2016年,山西省太原市提出,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消費基地建設,在產業升級的同時,促進電力消納,解決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不高的問題,提高供給效率,并順勢提出“打造世界首個純電動出租汽車城市”的目標,打造“綠色交通”城市名片,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一個內陸省份,一座二線城市,太原市為何瞄準了新能源汽車行業?我們不妨一探究竟。
目前,太原市城六區范圍內取得城市營運許可證的出租汽車共計8292 輛, 從2015 年開始,這些油氣兩用的老式出租汽車陸續達到報廢年限。此次出租汽車的更新工作,太原市委、市政府結合城市產業轉型戰略,決定全部更新為純電動汽車。
截至2016年12 月7 日,太原市已辦妥手續并投入運營純電動出租汽車8155 輛, 占到總數的98%,年內有望全部更新完畢。此次更換的比亞迪e6 純電動汽車,配備了先進的智能終端、內外攝像頭和服務評價器,駕駛和乘車環境明顯改善。同時,市區配套建設充電樁5000 余個,遍布主干道。
太原已成為國內首個實現純電動出租汽車的城市,也是世界純電動出租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城市,這一切離不開經濟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5 年12 月,山西省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及《2016 年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行動計劃》,構建起“煤—電—車”產業鏈的發展思路。
《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 年,山西全省電動汽車生產能力達到12 萬輛以上, 電動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20 萬輛以上,形成覆蓋全省、布局合理、高效智能的充電服務網絡,滿足電動汽車推廣應用需求。
隨后,太原市陸續發布《太原市電動汽車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5-2020 年)》和《太原市燃氣汽車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5-2020 年)》。
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 年,太原電動汽車產業力爭形成1 家客車、1 家乘用車電動汽車整車企業和5~8 家關鍵零部件企業的規模,電動汽車產量預計達到兩萬輛,產值達到500 億元,具備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建設充換電站20 座、充電樁3000 個,電動汽車產業基地基本建成。
與此同時,2015 年12 月22 日,山西省政府和太原市政府分別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和投資協議,走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第一步。山西主政者明確認識到:在當前經濟持續下行、煤價不斷下跌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形勢下,“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不可持續,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發揮山西能源產業優勢,不僅要抓發電,把煤轉化為電,更要抓用電,切實提高電力消納能力,把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新興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內容。
想要打造電動汽車的投資洼地,提高純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打造推廣新能源汽車城市樣本只是第一步。為此,省、市兩級政府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上給予了大力扶持。
以太原市更換的比亞迪e6 純電動汽車為例,該車市場價為30.98 萬元,經國家、省、市各級補貼之后,出租車主只需要支付8.98 萬元即可購車,購車價與之前計劃更換的油氣雙燃料汽車價格相當,并未給車主增加額外的購車負擔。(太原市將充電價格分為峰、谷、平3 個時段,每度電總價(含服務費0.45 元/度)最高1.214 元,最低0.7609 元。充一次電, 便能滿足全天運營需求, 而且所花電費不到200元。)
此外, 比亞迪e6 純電動出租汽車的續航里程可達400 公里左右(依季節氣溫不同而變化),電量由20%充至100%需約1.5 小時,完全充滿約兩小時,共需80 度電。
太原市將充電價格分為峰、谷、平3 個時段,每度電總價(含服務費0.45 元/度) 最高1.214元,最低0.7609元。司機只需要每天夜間或堵車高峰期, 亦或是吃飯休息換班時間充一次電,便能實現充電時間與運營時間的合理分配,滿足全天運營需求,而且全天所花電費不到200 元。
相比燃油車保養“機油濾芯、燃油濾芯、空氣濾芯、空氣濾網”等,純電動汽車保養頻率遠低于傳統燃油車,僅需更換“空調濾網”,保養更加簡便。購車價格合理、運營費用較低、保養成本低廉等優勢,大大加快了太原市純電動出租汽車更新換代的步伐。
與純電動出租汽車更新換代相輔相成,今年3 月份,比亞迪啟動在太原建立新能源汽車基地,預計投資40 億元,兩期工程完成后,年產值將達150 億元。
此外,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產業調整的新增長點,加快消納過剩煤電也是政府一大考量點。山西省經信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 年, 山西省發電量2457.4 億度,下降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