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91免费视频观看|成人av小说|久久精品影视大全|亚洲第一伊人

歡迎訪問鋰電網(li-b.cn),鋰電產業鏈服務全平臺!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  廣告單價 |  鋰電資訊
首頁 > 資訊 > 電動車 > 福特10億美金豪賭智能出行有幾成勝算?

福特10億美金豪賭智能出行有幾成勝算?

來源: | 作者:admin | 分類:電動車 | 時間:2017-02-14 | 瀏覽:5912
文章頂部

一個10億美金的投資,讓汽車圈又炸了。

這次事件的主角是福特和Argo AI,一家成立于2016年11月,而且員工人數還「無可奉告」的初創公司。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這條新聞之前,壓根沒聽說過這家公司,盡管它的創始人Bryan Salesky和Peter Rander都是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工程中心的校友,之前還曾分別負責過谷歌和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即便如此,10億美金并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此大手筆的投資對福特這樣的傳統車企而言,顯然不可能是沖動之舉。

從左到右: Peter Rander, Argo AI COO;Ken Washington, 福特研發和先進工程副總裁;Mark Fields, 福特CEO; Bryan Salesky, Argo AI CEO;Raj Nair, 福特CTO

而且和以往車企投資初創公司不同的是,福特這次在官方新聞通稿中極力回避“收購”一詞,多次強調了Argo AI今后業務運作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據記者了解,這筆資金將在未來五年內逐步到位,除福特已成為Argo AI最大的股東是不爭的事實外,剩下的股權份額則歸聯合創始人Bryan Salesky、Peter Rander以及整個團隊所有,而此前福特負責自動駕駛軟件開發的工程師將和Argo AI現有的技術團隊合并,共同開發用于福特自動駕駛汽車(SAE Level 4)的虛擬駕駛員系統,即扮演無人車「大腦」的機器學習軟件。

當然,按照Bryan透露的信息來看,Argo AI的團隊計劃今年底將員工人數增加至200人以上,未來它也將逐步過渡成為福特的全資子公司,而新組建的董事會將由五位成員組成,除兩名來自福特的高層外,Salesky和Rander各占一席,還包括一名獨立董事。

至于福特和Argo AI聯手要做什么?記者在《為什么福特投資的這家公司成立三個月就價值10億美金?》這篇文章中也做了詳細介紹。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福特投資Argo AI,一方面為了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進程,彌補自身在軟件控制、算法上的劣勢;另一方面,希望未來能夠將兩家公司合作研發的產品或技術通過授權的方式出讓給第三方使用。當然福特依然會繼續主導自動駕駛汽車硬件平臺的開發,同時還將負責系統整合、內外飾設計、汽車生產制造以及監管政策管理等工作。

所以,其實除了Argo AI這家公司的底細蠻神秘之外,福特這筆投資也算得上是「情理之中」。畢竟從2016年初CES之際盛傳“谷歌和福特將喜結良緣”開始,無奈兩家公司一直沒有下文。而如果要實現2021年基于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出行服務全面開花,福特還真需要一家專攻人工智能算法和軟件控制公司的協助,畢竟傳統主機廠在這個領域的優勢并不明顯。如果自己組建團隊,成本投入太高不說,缺乏專業的人牽頭,很難在相關技術的實現上能有所突破。

瞄準智能移動出行,投資&合作搶先機

福特去年8月中旬公布了其最新的自動駕駛戰略規劃圖,計劃2021年推出符合SAE Level 4標準的量產無人駕駛汽車,沒有方向盤或油門及剎車踏板。這些大規模商用化的車型會用于互聯網叫車及出行共享服務,屬于福特智能移動計劃(Smart Mobility)的一部分。而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福特采取或投資或合作的形式,同四家初創公司(Civil Maps、Velodyne、SAIPS與Nirenberg Neuroscience)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致力于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發。

其實從投資策略來看,福特作為傳統車企很清楚自己的優劣勢以及贏得這場「自動駕駛汽車競賽」都需要哪些技術裝備。它聯合百度向激光雷達供應商Velodyne投資1.5億美元,在關鍵傳感器零部件上搶占先機;還投資了專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高精度地圖的Civil Maps,并購了一家長于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的以色列公司SAIPS,同時與Nirenberg Neuroscience的合作將有助于把人工智能帶到自動駕駛汽車虛擬駕駛員系統的機器學習模塊中去。而在此基礎之上向Argo AI投資,能有效彌補福特在深度學習算法、控制軟件開發上的不足,甚至福特還有了未來向第三方公司授權自動駕駛產品或技術的打算。

在MCity中測試的福特Fusion無人駕駛汽車

目前傳統主機廠10億美元規模的投資并不多見,而福特這一新動作和豐田倒是有幾分相似。2015年DRAPA(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機器人挑戰賽結束后,前美軍機器人工程專家Gill Pratt推動了豐田研究院(Toyota Research Insititue,簡稱TRI)在硅谷的建立。該研究院將在未來五年時間里投入10億美元,用于研究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而如同外界預期的那樣,TRI將主攻自動駕駛技術:豐田和其他車企一樣,對如何利用自動系統讓汽車變得更安全、更高效以及更舒適非常感興趣。

既然在談論福特,自然不可避免地要聊一聊同為底特律老牌車企的通用。可以說,福特和通用代表著兩種目前主機廠對自動駕駛汽車截然不同的態度。相比福特的“激進”,通用在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上采取了相對中庸、漸進的方式。通用目前正在開發一套半自動駕駛系統——Super Cruise,而且只有在遠離行人的高速公路上進行測試。這套系統原本計劃2016年上市銷售,但通用卻將其發布時間延期至今年。從這里也能看出通用高層對無人駕駛技術謹慎的態度。不過就記者了解到的信息來看,基于雪佛蘭Bolt打造的無人駕駛測試車已經在密歇根州、舊金山和亞利桑那州斯科特斯德展開工作。

搭載了Super Cruise的凱迪拉克自動駕駛試驗車

去年5月份,通用最終以5.81億美元的價格拿下了Cruise,一家技術、產品形態和Super Cruise很相似的創業公司。而2016年1月份,通用還購入Lyft價值5億美金的股份,希望未來兩家公司能在無人駕駛汽車出行領域有深入合作。由此來看,通用盡管選擇了和福特截然不同的自動駕駛布局策略,但面對新興的未來出行市場,通用同樣有著積極參與的態度,雖然不清楚何時會推出量產的自動駕駛汽車,但近期Cruise已經宣布開始測試自動駕駛專車APP,可見通用興趣的聚焦點已經從自動駕駛汽車本身延伸到出行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通用、Uber先后并購Cruise和Otto以來,自動駕駛相關的初創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大家幾乎都是小團隊的規模,但被收購的價格卻從千萬到上億美元不等。顯然Argo AI也屬于這樣的初創公司,而因為這個團隊信息不詳,底細過于“神秘”,甚至有人猜測Argo AI其實就是福特一手打造的空殼公司,通過后續的資本注入吸引更多的行業參與者。畢竟目前哪家公司希望通過排他的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一家獨大并不現實,但如果能集中整個傳統汽車產業的資源和以硅谷為主的創新力量,既有利于加快自動駕駛量產車型投產的步伐,同時對主機廠而言,能夠有效降低研發成本,進一步擴大整車制造之外的邊際收益。

福特主席兼CEO馬克·菲爾茲

兩年前,福特在加州的帕羅奧圖成立了研究及創新中心,CEO菲爾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希望借此讓福特成為硅谷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而自2015年1月正式揭幕以來,這里已成為該地區最大的整車制造企業研究基地之一。未來福特還計劃在帕羅奧圖建立一個專業的園區,新增兩棟辦公樓以及1.4萬平方米的工作與實驗空間將與現有的研究及創新中心相連,預計到2017年,福特整個硅谷團隊成員數量將翻一番。

與此同時,福特正在重建位于密歇根州迪爾伯恩市的總部和主要研發中心,意圖打造兩個綿延連續的高科技能源節約型產業園區。按照福特的規劃,兩個園區需要10年時間建設完工,其中運行的自動駕駛通勤巴士、電動自行車及其他綠色交通工具都將成為闡釋福特未來出行理念的真實案例。

是機遇有挑戰,細化落實是關鍵

在去年9月中旬召開的「福特投資人日」(Ford Investor Day)上,CEO馬克·菲爾茲稱“福特在保證造車核心業務良性運作的前提下,將加大對出行領域的投資,未來還將投入45億美元研發新能源汽車,計劃在2020年之前推出13款車型”。當然他還表示基于目前的戰略規劃和調整,整個公司的盈收2017年可能會繼續輕微下滑,但預計2018年將恢復上漲勢頭,前期投入新興出行產業(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共享&租賃)出現的虧空將用傳統造車業務的收入填補。未來會努力減少開支,提高效率,盡可能將原先寬泛的投資集中到未來最有前景的市場中,從而抵消這些大額投資開銷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石激起千層浪,福特砸下10億美金給一家成立不到三個月的初創公司,這事本身就極具爭議。不過記者私以為,福特作為一家傳統車企,相比其他主機廠而言,卻行事更為大膽有魄力,在別人亦步亦趨仍在觀望之時,它已經將出行業務單獨劃分并成立子公司。而之所以福特對成為智能出行方案提供者如此感興趣,是因為福特高層認為,相比較傳統的汽車銷售業務,在不久的將來,公司反而可以從向顧客提供智能出行解決方案中獲取更大的利潤。相對于福特已經做了113年之久的傳統汽車市場,智能出行方案類的新投資的回報率高達20%。菲爾茲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福特未來的新方向并不是要用智能出行計劃取代傳統汽車市場的業務,而是轉向了一個規模更大,有更大發展前景的業務”。

不過要從整車制造業務中抽身并打理好智能出行這一前瞻項目,不管是從技術、財力以及人才資源任何一方面考慮,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況且除了有通用這樣的競爭對手之外,硅谷互聯網公司的實力同樣不容小窺。去年谷歌已經將自動駕駛項目獨立劃分成立了Waymo,而除了基于菲亞特克萊斯勒合作打造無人駕駛測試車之外,Waymo的合作伙伴名錄里又多了本田。而且假設福特真心致力于交通變革, 那么它就不能只是滿足于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能夠趕超Uber或Lyft。福特提出的「2021無人駕駛汽車戰略規劃」還應該能夠反映出它對無人駕駛汽車潛在目標客戶群體的理解和研究,以及福特的無人駕駛汽車服務在每個城市是如何展開、運營和維護的,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其實遠比只是先畫張大餅重要得多。

來源:第一電動網

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疑問請聯系我們;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機構: ofweek鋰電網 | 電池在線網 | 亞太電池展 | 巨典展覽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覽 | 亞化咨詢 | 知行鋰電 | 高工鋰電 | 深圳市電源技術學會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鋰電網(li-b.cn) | 粵ICP備18158530號


掃碼關注微信
獲取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