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6年12月下旬,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預測為75萬輛。2017年2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市場銷量在80萬輛左右。其中,乘用車的消費進一步增強,預計占比會突破70%。下面給出推理邏輯及具體數據分解,供同行參考。
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不具有預測性
2015年年底,媒體問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是多少?2016年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給出70萬規模的預測值,到年底,實際上僅實現50多萬的產銷量。實際與預測相比相差20多萬輛。這已經不是預計誤差層面的事情了。那是什么原因呢?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已經列入中央政府層面的規劃了。換一句話,2016年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給出的70萬規模預測值,實際上已經是計劃值了,到年底計劃沒有實現,與市場因素沒有一點關系。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說,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市場銷量在80萬輛左右。實際也是一個計劃值,而不是一個市場預測值。
中國目前不是市場經濟嗎?筆者憑什么說這個是計劃值呢?計劃有剛性計劃,也有非剛性計劃,計劃是上級給出的;而市場預測值,是沒有上級部門意圖因素的,是市場因素決定的,是按照預測理論(公式)計算來的值。
當然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度市場規模,年初把計劃值說成是市場預測值,也沒有什么錯。理由是這個計劃值不會下到具體企業。無論計劃值,還是預測值,對企業而言是一個有指導意義的、有一定參考意義的數據。所以說,許艷華副秘書長代表官辦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表市場預測值,其意義非同一般。
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結構分析
按許秘書長所說的,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預計市場銷量在80萬輛左右。其中,乘用車的消費進一步增強,預計占比會突破70%。
三、2017年十大乘用車企業新能源汽車年初的目標計劃
以下數據一部分來源媒體公開報道,一部分及筆者根據2016年數據產銷量統計,進行推理后的數據。
(1)北汽新能源銷量目標是保底17萬輛,爭取20萬輛;
(2)比亞迪新能源銷量目標是不低于10萬輛;
(3)江淮新能源銷量目標是3萬輛;
(4)吉利新能源銷量目標是不低于5萬輛;
(5)奇瑞新能源車銷量目標是不低于2萬輛;
(6)上汽新能源車銷量目標是2.3萬輛;
(7)廣汽傳祺新能源車銷量目標是1萬輛;
(8)眾泰新能源車銷量目標是不低于4萬輛;
(9)江鈴眾泰新能源車銷量目標是不低于1.8萬輛;
(10)長安新能源車銷量目標是不低于3.17萬輛。
共計:約41萬輛,再算上北汽爭取目標多出的3萬輛,已經是44萬輛了。目前有東風、一汽及新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如萬向等廠家的計劃數據沒有歸納進來。所以說,全年56萬輛乘用車產銷規模預測基本靠譜。
四、2017年商業車新能源車計劃分解
(1)新能源客車是13萬輛計劃分解:
依據2016年新能源客車銷量:大客車56958輛,占比46.3%;中客49275輛,占比40.00%;新能源輕客銷量為16866輛,占比13.7%,共計:12.3萬輛的規模,預計2017年其市場規模為13萬輛,大、中、輕的占比基本保持在2016年一個水平上;
依據2016年新能源客車產銷量前10名企業(比亞迪、鄭州宇通、北汽福田、珠海銀隆、蘇州金龍、中車時代、揚州亞星、中通客車、廈門金旅、廈門金龍。)今年名單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2)新能源專業(物流)車是11萬輛計劃分解:
專業(物流)車基本保持在藍牌車(C駕照)基本上不出現B照以上新能源專業(物流)車。其中5米專業(物流)以下車占比在80%即9.68萬左右;而5米以上5.9米以下專業(物流)占比20%即2.2萬輛。其中東風特汽是最強勢的企業之一。
五、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對市場沒有影響的依據是什么?
(1)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幅度是政府說了算,不是市場說了算;
(2)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是有規劃的。這個規劃是政府說了算,不是市場說了算;
(3)新能源汽車補貼核心是對動力電池,不是整車,這個也是政府說了算,目前動力電池成本降低的幅度已經與政府補貼退坡幅度基本一致;
(4)目前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已經超過新能源汽車規劃產量的需求量,動力電池廠沒有不降價的道理;
(5)整車廠因為上游動力電池降了價,自己要漲價的理由不成立。
總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是既定的,對中國能源汽車市場沒有一些市場分析人士擔心的負面影響。新能源客車是市場生力軍;新能源乘用車才是市場的主力軍;藍牌車(C駕照)的專業(物流)車今年將會大發力是可以肯定的。
來源:知行鋰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