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了全新的補貼標準。業界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逐年退坡20%并非新消息,但地方補貼攔腰斬斷卻是車企始料未及的。因此,大部分新能源車企陷入了定價難題。
鋰電網了解到,為了不影響正常的銷售,包括北汽、上汽、華泰、吉利、知豆在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紛紛發布官方消息,宣布春節前全系車型不會漲價,車企將自行承擔每輛車數萬元的補貼差價。不過,春節后如何定價尚不明確。
綜合來看,補貼政策的大幅下降,車企承受著巨大的成本控制壓力和資金壓力。業界人士認為,新能源車企在生產方面的綜合成本短時間內還難以下降40%,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新能源車企將適當上調產品售價。
企業面臨巨大的成本控制壓力
“企業在生產方面的綜合成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下降低40%,如果這部分費用由企業全部承擔,車企將面臨巨大虧損風險。”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營銷公司副總經理何斌也在公開報道中這樣表示。
而此前奇瑞新能源總經理倪紹勇也曾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普遍較高,車企的凈利潤并不算高。如果車企長期維持原售價不變,企業將面臨較嚴重的資金問題,甚至是生死存亡問題。
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單車補貼額的50%。這就意味著,與2016年相比,消費者2017年在北京、深圳等城市購買一輛相同配置的新能源汽車,得到的補貼總額將減少2-4.4萬元。
按照北汽新能源1月6日宣布的銷售政策,以在北京地區購買北汽EU260車型為例,消費者在春節前購車,仍然可以按照補貼退坡前的終端零售報價買到此車型,而補貼退坡的4.4萬元則由北汽新能源承擔。這樣一來,北汽新能源的單車凈利潤將直接減少4.4萬元。
顯然,如果將這2-4.4萬元補貼差價完全由消費者承擔,消費者必定不會買單。但如果車企完全承擔這部分的補貼差價,對于北汽、比亞迪這些補貼數額差距較大的車型,企業長期承擔這部分補貼退坡的成本,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漲價潮
高工產研電動車研究所(GGII)分析師胡林林認為,目前,新能源車企的成本控制還不能夠跟上補貼的退坡速度,車企必定會適當調高產品售價來保持盈利。
“如果在1月購車,吉利新能源的相關車型仍可按照去年的售價走,但2月的售價就說不準了。”吉利新能源相關銷售人員這樣表示。
事實上,北汽新能源宣布“不漲價”的承諾也是有時間限定的,其于1月6日宣布2017年春節前全系列車型不會漲價,北汽新能源將出資承擔補貼政策退坡的差價。但北汽新能源春節后的價格尚不確定。
而北汽新能源一位經銷商店鋪負責人也透露:“春節前還是按原先價格賣車,春節后的價格估計會有所上漲。”
此外,不少4S店銷售人士也表示,未來車企極有可能會上調產品售價,以緩沖補貼大幅下滑帶來的資金壓力。
總的來說,業界人士認為,補貼的大幅退坡,新能源車企在生產方面的綜合成本短時間內還難以下降40%, 2017年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車漲價是必然趨勢。
事實上,鋰電網與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經銷商溝通了解到,目前,大部分車企還處于“觀望”狀態,尚未出臺2017年的產品銷售價格表,最快需要等到月底才有明確的售價體系出臺。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