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強10月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精簡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決定簡化外資企業等審批管理,營造擴大開放的更好環境;同時明確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我認為這有利于合資局面的穩定,促進各方努力發展新能源,有利于自主的快速發展,是對行業發展的重大利好。
1、汽車制造業是風口行業
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認為,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通過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是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外資企業法等法律的決定,會議確定,今后舉辦外商投資企業,凡不涉及2015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禁止類、限制類和鼓勵類中有股權、高管要求的規定等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企業設立及變更一律由審批改為備案。
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這就再次確認和強化了“中國將嚴控汽車產能、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限制外商投資進入汽車整車制造領域”的政策思路。
我個人認為隨著汽車的低碳化、智能化、互聯化的趨勢推動,汽車制造業已經成為制造業中承載新技術和產業鏈升級的核心主導產業,是真正的風口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2、國家堅定推進汽車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汽車產銷的未來潛力巨大,不宜輕言4000萬見頂。我們有世界最貴最大的房產體系,有世界較高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積,也就是我們的土地等環境資源完全能支撐城市百姓住房和有車的需求,城市有足量房子自然就有放車的空間。雖然現在的部分地方政府不作為,采取限購等簡單粗暴辦法抬高房價抑制新車需求,但未來的地方政府會更好,會修建立體車庫等各種辦法促進汽車消費環境改善,讓百姓過有車的好日子。
2014年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確定發展新能源全產業政策之后,上到中央政府,下到地方政府,都不斷扶持電動汽車的發展。汽車行業的未來產量總量高,但傳統燃油車的產銷逐步進入瓶頸期,新增需求主要被新能源車增量獲取。
隨著國家堅定推進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未來的車市增量可能就是只有新能源車了,我估計傳統車在2022年左右進入產銷量量峰值停滯期。國家提早預防產能過剩,讓更多的優勢資源進入新能源車領域也是未雨綢繆的規劃發展的正確趨勢。
3、不審批新的傳統整車項目有利于兼并重組
目前的國內車市的競爭相對平穩,競爭并不激烈。多年來的汽車行業的產能布局相對平穩,限購的北京上海廣東是汽車生產的前三強主力軍,重慶汽車生產也表現很強,只有天津汽車產銷較差,這也是優勢城市對汽車的機遇把握的更好。
未來隨著競爭激烈,內資企業在新增項目困難的情況下,必然強力推進兼并重組實現快速發展,尤其是未來幾年的乘用車四階段油耗和新能源車碳配額等油耗政策必然推動汽車行業內部的兼并重組,是很好的事情。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