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師近日發布天齊鋰業的研究報告。
募投項目千呼萬喚始出來。1、因前端生產環節技改,調試進度慢于計劃,公司氫氧化鋰產能投放緩于預期,2、原產能因政府征地提前關閉,今年氫氧化鋰產量低于預期,約僅1500噸。而根據現調試進度,2014年初募投產能有望達產。新產線可明顯降低能耗,連續生產可降煤耗約30%,生產總成本下降約5%。
最困難的時刻即將過去。因受到多重一次性沖擊,公司主業同比大幅下滑,前三季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僅443.45萬元,同比下降99%,其中三季度單季虧損約288.28萬元,同比降117.85%,大幅低于預期。然而,分析師認為,因新舊產能交接使得產能受限、因增發等大規模資金占用大幅提升財務費用,這些一次性影響均有望于明年得到明顯改善,公司經營業績或即將觸底,并有望于2014年實現反轉。
泰利森業績有望超預期。1、銷量方面:國內鋰鹽企業今年合計新增產量約7000噸;而國內資源供應,除路翔股份新增1.5萬噸鋰精礦,幾無其他新增供給,供需缺口約4.4萬噸;即便考慮來自鹽湖的補充,鋰精礦供需仍存在較大缺口,故分析師對泰利森鋰精礦銷量維持較為樂觀判斷,全年有望達到50萬噸。2、盡管下半年基礎鋰鹽價格略有回落,但鋰精礦價格則持續上漲,工業級鋰精礦進口價由年初的300上漲至360美元/噸。
鋰產品價格分化或延續,鋰精礦最強勢。盡管邊際產能復產、鹵水提鋰技術突破等因素短期緩解了供需緊張格局,而需求快速增長背景下,新增供給階段性投放只會造成供需結構階段性緩解而非逆轉。展望未來,隨新資源開發,行業邊際成本仍將抬升,或推動鋰價長期上漲;而隨著鹽湖產能補充,基于成本考量,電池級碳酸鋰產線的原料結構或出現調整;分析師認為,產品價格分化或將延續,而鋰精礦價格仍最為強勢。
維持“增持”評級。假設底價發行,1、考慮一次性費用影響,預計公司13-15年EPS為-0.13、0.59、1.25元,2、剔除一次性影響,預計公司13-15年EPS為0.71、0.99、1.25元,對應股價PE為43、31、24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具有相對估值優勢。收購泰利森后公司業績彈性隨之顯著提升,有望盡享鋰產業景氣提升向盈利的轉化,成為鋰行業首選投資標的;同時,泰利森因優質的資源稟賦、長期運營經驗、74萬噸生產規模占據鋰行業絕對寡頭地位,其控價能力及產能釋放均有望超越預期。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