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駕駛被認為是未來出行的解決方案之一,目前包括谷歌、特斯拉等科技行業巨頭,以及寶馬、奧迪、豐田等汽車業內佼佼者紛紛展開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如今國內自主品牌也已展開在相關領域的探索。網通社對自主車企無人駕駛技術研發信息進行了統計,目前已有十家車企涉足該領域,各自的研發進程有所區別,其中北汽將在今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推出一款可供試乘試駕的無人駕駛產品,長安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將由重慶開往北京參加車展。
在盤點的十大車企中,一汽、上汽、長城、北汽、長安共5家車企此前已展示了配備初級階段輔助駕駛、低速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樣車,廣汽此前展示了一款自動駕駛新能源概念車,東風、吉利、力帆、比亞迪也宣布進入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階段,力帆首款帶有低速駕駛功能的汽車產品將于明年6月推出,吉利則將在未來2-3年內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一、長安汽車
亮點:2018年實現集成式自適應巡航 2020年全自動駕駛產業化應用
長安規劃未來5年將斥資40億元用于無人駕駛等前瞻科技的研發。今年4月,由長安睿騁改裝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從重慶出發,沿高速公路駛向北京,參加北京國際車展。目前長安汽車已完成智能化Ⅰ、Ⅱ級技術,其中如0-150公里時速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技術,將應用于部分長安品牌量產車型。
按照規劃,長安汽車的智能化之路,將分成4個階段:第一階段,研發全速自適應巡航、半自動泊車等應用技術,目前已完成;第二階段,是在2018年實現組合功能自動化,如集成式自適應巡航、全自動泊車、智能終端4.0等;第三階段,實現有限的自動駕駛,如高速公路全自動駕駛等;第四階段,是在2025年實現汽車全自動駕駛,進入產業化應用。
二、北京汽車
亮點:基于互聯網思維打造智能駕駛產品 無人駕駛試制車下月亮相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此前表示:“從2014年開始北汽就一直在探索從傳統的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轉型,這其中‘互聯網+’戰略是北汽探索轉型發展的主線之一。”基于互聯網思維,北汽在推進汽車智能化發展方面也有所嘗試。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智能駕駛,一個是互聯服務。
據北汽方面介紹,智能駕駛就是汽車上越來越多的、應用電子電器技術,把汽車真正地變成裝在四個輪子上的電腦,從而最終實現智能駕駛系統,能夠完全接管車輛控制及無人駕駛。目前,除近期宣布與亞太股份、北京亞太簽約合作外,北汽還與北京幾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合作,對無人駕駛技術進行前期的研究和探索。按照規劃,在今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北汽預計將推出一款可供試乘試駕的無人駕駛產品,并將在場館外進行示范運行。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