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百萬搖號大軍爭奪不足兩萬的北京市小客車指標額度,新能源車不用搖號即可擁有指標,但是消費者的期待度似乎并不高。
作為新能源推廣的試點城市,2014年北京市共計推廣8050輛新能源車,但未完成兩萬輛的推廣任務。于是北京市調整了相應政策,北京市科委新能源與新材料處處長許心超近日透露,“按照中央要求,北京的準入方式在改變,目前主要采取備案制。”
這意味著,只要進入工信部名單的純電動汽車,即可在備案后享受北京市優惠政策,各品牌純電動車型在北京市的推廣周期將大大縮短。
取消地方新能源目錄,將準入機制改為備案制,真能拉動北京新能源推廣速度嗎?
推廣破冰
作為示范城市,北京面臨更大壓力,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被排上了日程,而“破冰”從充電設施的布局開始。
目錄開放對所有新能源車企一樣,都是一種對全線產品的利好。
市場利好
“對整個市場來說,不論開放程度如何,地方政策開放都是件好事,希望全國各地都能這樣做,讓所有相關企業共同努力、促進行業發展。”北汽新能源相關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首先,目錄取消可以讓企業競爭更加市場化,將對行業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其次,消費者角度可以選擇的產品更多,產品優劣將直接決定純電動車型銷量,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鞭策。”
一直以來,包括北京市在內的各地方新能源目錄被詬病為“地方保護政策”,汽車企業需要一個一個省市的“公關”進入該目錄,但上述北汽新能源相關人士明確表示,這種說法并不客觀。以北京市為例,在北京新能源目錄準入的7款車型中,北汽新能源也與其他6家企業一樣只占一款。
政策調整后,取消準入,改為“備案制”,“從這個角度,目錄開放對所有新能源車企一樣,都是一種對全線產品的利好。”該負責人表示。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市場品牌公關部經理杜國忠對此表示贊同:“政策利好之下,包括比亞迪在內的車企可以在產品和商業模式上把示范城市(北京)做透,然后逐步推廣到全國各地。”
“備案制”實施后,或將改變審批煩瑣的現狀。“上汽E50早在2011年就已上市,直到2014年才輾轉進入北京市新能源目錄,以往的審批流程太慢。” 上汽乘用車公司相關負責人感嘆道,“直到合資和進口車型已經進入市場,北京的準入規則才開始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