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四季度,iPhone6售出7000多萬部引發全球的關注,但人們忽略了與之共榮也在迅速壯大的蘋果配件市場。搭乘iPhone6火爆的快車,蘋果配件市場也一片繁榮,據此前媒體報告,在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發布后的兩周內,全美手機配件的總銷售額達到了2.49億美元。據數據分析公司NPD Group發布的統計報告,屏幕保護膜和手機保護套的營收環比新iPhone發布前分別迎來了120%和78%的增幅,手機保護套的出貨量也迎來了高達63%的提升。
蘋果配件市場是座讓人忽略的金礦
在2014年iPhone6推出之前,相關配件市場就已經暗潮涌動,制造廠商的訂單源源不斷,他們根據尺寸和樣板,早早的就已經備貨布局。在如今,淘寶網上搜索iPhone6 保護殼、充電寶、數據線、鋼化膜、耳機、鍵盤、金屬邊框等配件產品,每項配件搜索結果幾乎都有幾萬條,賣家數不勝數。根據媒體數據顯示,在國內經營蘋果配件領域周邊產品的廠商超過3000家,產值至少上千億元。
而深圳華強北、北京中關村也是國內蘋果配件兩大集散基地。很顯然,蘋果配件市場是一個巨大但讓人忽略的金礦。有配件商家就表示:幾年前一個MFi移動電源,成本價40左右,出廠價是成本價的3倍,市場價是成本價的7倍。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廠家入圍,這種超高的暴利也因此被削減。
蘋果MFI掌控配件市場,使之成為蘋果龐大利潤源的一環
正因為蘋果配件市場的混亂與其中的巨大利潤,蘋果早在2011年7月就推出了一項名為MIF(“Made for iOS”)的項目來搶這塊肥肉。在此之前,蘋果發動了對多家電子周邊商品銷售商的指控,指出其存在可靠性、與蘋果系統產品兼容性、安全性差等多種問題。也正是基于這個理由,蘋果推出了MIF的項目,控制了蘋果配件市場。也就是說生產廠家必須獲得MIF認證授權的許可才可生產配件,而未獲得蘋果認證的配件生產企業,將被認證芯片限制。第三方配件制造商必須加入蘋果MFi項目,簽署協議并支付MFi授權費,蘋果也因此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分成(20%~25%)。
蘋果公司會針對這些配件商分配一個特定的序列號,并包含了特定的認證芯片。但與此同時,認證芯片可以被復制,但一旦被復制,蘋果公司將可以通過軟件更新,禁用沒有經過授權的配件產品。比如在國內,山寨的iPhone6數據線就先于iPhone6就已經推出,但這些數據線雖然與正品在外觀相差無幾,但由于沒有經過MFi認證,因此蘋果可以通過軟件更新,將這些非認證的數據線禁用。
蘋果強勢推出MFI對蘋果有兩大好處,一是切入配件市場收取授權費用,使之成為蘋果自身的龐大利潤源的一環。二是相對規范了蘋果配件市場的標準和規則。三是維護蘋果品牌形象,因為蘋果配件生產企業實力參差不齊,產品良莠不齊,蘋果切入零售商認證的配件銷售,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配件廠商的質量,同時將不合格的廠商洗牌出局。
蘋果配件市場失控:山寨泛濫,廠商提前生產,報廢年年發生
盡管如此,蘋果MFI依然無法杜絕山寨配件廠商的廣泛存在,而山寨配件在安全性上的隱患,也對蘋果品牌造成損害,但市場越火爆,山寨配件就越會趁虛而入。因為在用戶側,蘋果配件銷售渠道太過廣泛,用戶對于配件市場的認知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另外,比如MIF協議與芯片認證卻控制不了手機外殼的禁用,只要尺寸形狀合適,即可以大量生產,由于手機外殼與軟件不產生對接,并不受其軟件升級認證芯片的限制。
而iPhone手機外殼卻又是個不起眼的大生意,因為用戶需求在哪擺著,根據美國市場公司NPD的數據顯示,iPhone手機殼用戶幾乎占據iPhone用戶的87%。而手機外殼則是一項技術含量并不高的活兒,在英國,手機外殼賣到了14英鎊,也就是說差不多接近130元人民幣,成本低廉利潤卻非常豐厚。
正因為利潤豐厚,亂象也隨之而來,不少廠商在利潤驅使下,根據iPhone的外形設計傳聞就開始上馬生產計劃。從iPhone 4s到iPhone6 plus,幾乎每一款iPhone新品的發布,都會有手機殼公司提前生產,提前卡住最佳的iPhone銷售時間點攬金。由于不少廠商由于誤聽iPhone外形設計傳聞,導致廠商提前生產的手機殼由于尺寸外形不匹配而大規模報廢的事情年年都在發生。但在高利潤的驅使下,無論是手機殼、耳機、數據線等配件商都會年復一年的提前布局,這導致配件的大規模的浪費之外,也是市場癲狂的一種表征。預計在iPhone6S與iPhone7后續新品的推出,蘋果保密工作的深入,導致配件廠商獲取真實的iPhone設計信息越來越難,而根據傳言提前生產布局的廠家顯然不會減少,這或使得蘋果配件市場持續走向失控。
授權配件廠商跟不上蘋果軟硬件大力推進布局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