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小米手機成功之后,曾經曇花一現的“互聯網手機”再次卷土重來。
1月28日,剛剛推出超級汽車的樂視宣布打造“超級手機”,并且要打造手機行業的新模式——“生態派”。與此同時,阿里巴巴、360、百度相繼入局,不過與樂視不同的是,阿里巴巴、360、百度相繼選擇與魅族、酷派、聯想合作,借道擠入手機市場。
但事實上,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然步入了衰退期。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3.89億臺,相比2013年的4.23億臺下降了8.2%。
華為、小米等領先廠商均宣稱2015年出貨量要大幅增加,而市場玩家又越來越多,狼多肉少,怎么分?
生態派和利潤派的兩極分化
2014年,小米堪稱成長最快的智能手機。該公司宣布銷售手機6112萬臺,銷售額為743億元,但未公布利潤。
2013年小米銷售手機1700萬臺,營業收入為265.83億元,凈利潤為3.47億元,利潤率僅1.8%。但很顯然,雷軍志不在手機這點眼前的利潤,整個2014年,小米啟動“手機連接一切”的戰略,開發了智能手環、路由器、電視、空氣凈化器、空調等多種硬件。雷軍的玩法是,以手機為入口搭建封閉的硬件生態,通過規模效應攤薄硬件成本,同時通過軟件和內容獲益,并且在未來啟動大數據經營。
2014年底的兩個月,小米支出接近80億元,在內容、硬件領域頻繁布局,這些瘋狂的并購都是圍繞那個龐大的生態帝國而展開,以圖未來的巨大利益。
小米的模式令人嘆為觀止,也吸引了不少重量級玩家。2015年1月28日,樂視宣布正式進軍手機領域,并且旗幟鮮明表示要打造“生態派”。至2012年推出超級電視以來,樂視為家庭互聯網搭建了包括LeUI系統、終端、視頻應用、電商平臺于一體的生態系統,如今,樂視希望把這一系統延伸至汽車、手機。
除樂視之外,阿里巴巴聯合魅族、360與酷派合資,甚至最近有傳聞稱百度也將入股聯想旗下的神器工場,該公司的定位就是打造包括手機、路由器、穿戴式設備、智能家居在內的智能生態。
事實上,早在2012年,阿里巴巴、360、百度就曾高調推出自有品牌手機,但均曇花一現。如今,他們卷土重來,國產手機的“生態派”正在迅速壯大。
“生態派”正在延續互聯網企業“燒錢搶用戶”的習慣。得到阿里巴巴支持的魅族于近日發布了售價699元的魅藍,與小米不久前發布的紅米2售價相同,但硬件參數卻優于后者。而小米則計劃發布499元、甚至399元等更低價的手機,希望通過低端市場迅速擴大用戶、壯大生態。
在生態派冀望未來的龐大用戶賺錢,一些手機廠商更務實地選擇了眼前的利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華為。據賽諾咨詢報告,2014年,國產手機在份額上升的同時,平均價格也在不斷走高。2013年1月-2014年9月,國產手機平均價格從875元增至916元,而華為平均價格則從803元增至1215元。而這,主要得益于華為在2014年推出P7、MATE7等高端產品。華為P7上市半年后銷量已經超過了400萬臺,MATE7銷量超過200萬臺,2014年,華為高端旗艦智能機銷量占比達到18%,并且,華為計劃2015年繼續提高這一比例。
除華為之外,OPPO、vivo的中高端定位也收獲較高利潤。據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老杳)測算:“2014年,OPPO、vivo的銷量基本都是3000萬左右,但他們利潤高達30億,領先國內企業。”
中國市場步入衰退
但無論是生態派還是利潤派,都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然進入衰退期。根據中國通信信息研究院(原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數據,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3.89億臺,相比2013年的4.23億下降了8.2%。而在2012、2013年,智能手機市場還保持著166.8%、64.1%的高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