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3月,又到了上市公司“年報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公告發現,國內主流汽車企業與經銷商集團基本完成了2015年年報的預披露。從批露的業績情況來看,去年由于政策刺激及自主品牌回歸拉動,整車企業業績普遍“飄紅”;同時,伴隨經銷商集團轉型開始“觸底反彈”,2015年,經銷商集團業績普遍低開高走,下半年呈現增長趨勢。
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汽車行業在資本市場的整體表現并不給力,在傳統汽車領域缺乏概念拉動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成為亮點,比如比亞迪(002594,SZ)凈利潤增長超過5倍。在今年國家政策繼續加碼的情況下,新能源拉動行業增長的特征將得以延續。
新能源板塊進入“盈利”期
雖然2015年我國汽車市場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減緩,但從各大車企發布的業績預告來看,九成車企的凈利潤實現不同程度的漲幅,這與四季度推行的1.6升以下車型購置稅減半優惠政策等因素不無關系。
平安證券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2月初,在81家已公布業績預告的公司中,46家的業績預增,其中整車企業和經銷商集團發布的預披露大部分顯示為增長,而零部件企業的業績分化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車企業中,*ST夏利(000927,SZ)扭虧為盈。夏利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加大了駿派產品銷售和降本增效的力度,產品的平均單車售價有所提升,自主經營有所改善。
在整車企業預披露業績中,最亮眼的是比亞迪,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動,2015年,其利潤出現大幅上漲。據公司發布的公告,2015年,比亞迪的凈利潤為26.8億~28.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18.18%~557.39%。
“新能源板塊經過漫長的投入期開始進入大規模盈利階段。”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其他企業對新能源產業的短期投入不同,比亞迪在這一領域持續增長,并在2015年成為全球銷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申萬宏遠分析師蔡麟琳則表示,不僅是比亞迪,2015年年報有望超越市場預期的公司,主要是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子板塊,例如曙光股份(600303,SH)、金龍汽車(600686,SH)、宇通客車(600066,SH)等。
但業內也有分析認為,利潤激增意味著之前多年的培育開始結果,隨著全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達30萬輛級別后,該業務將不再是企業的利潤“黑洞”;然而,銷量過快增長則引起業界擔憂,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增的背后,除了政策推動,更需要技術跟進、基礎設施完善。
經銷商集團轉型“顯成效”
經銷商集團的轉型在2015年初見成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去年,多數經銷商集團的業績都實現攀升。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