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月份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61萬輛,同比增長144%。工信部網站16日發布了上述數據。這些數據是統計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得到的。按照同一口徑,2015年12月份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9.98萬輛。
從近10萬輛的月產量跌至1.61萬輛,新能源汽車月產量的大幅縮水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以下簡稱《推薦目錄》)正處于調整階段有關。2016年1月11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進入《推薦目錄》的車型。而原來使用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則于2016年1月1日起廢止。2009年8月至2015年,國家累計共發布76批新能源車推薦目錄,3409款節能與新能源車型獲批。目前卻只有247款車型進入第一批新版《推薦目錄》。
后續批次發布之前,部分車型補貼標準調整以及一些地方新的延續補貼政策未定等因素,也造成了市場觀望。分析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的數據可以發現,補貼標準下調的純電動商用車銷量變化最為明顯:2015年12月,純電動商用車生產5.78萬輛,2016年1月純電動商用車生產2422輛。
以純電動客車為例,此前補貼標準單純以車長劃定界限。在國家和地方補貼1:1的配比條件下,6-8米客車可獲得國家加地方共60萬元補貼,8-10米為80萬元,10米及以上可獲得100萬元補貼。
按照2015年4月份公布的《四部門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16年的新能源補貼標準出現較大調整。同樣以純電動客車為例,除去車長指標外,還加入了純電動續駛里程等標準。即使國家和地方補貼1:1配比,6-8米客車最高只能獲得30萬元補貼,10-12米客車最高可獲60萬元,下降幅度明顯。
這份通知同時提到,對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車推廣要求和考核獎勵政策將另行研究制定。
但到目前為止,配套的可持續性地方補貼政策還沒有大規模出臺。據統計:截至2月4日,北京、武漢、海口這幾個城市有可“沿用”的地補政策,山西、河北、沈陽、長春這幾個省份和地區在2016年新出臺了地補政策“大綱”,全國其他省份和城市普遍都還沒有相應的地方補貼政策出臺。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當前主要依靠政策推動,政策調整變化成為2016年的最大變數。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