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新疆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發布了《關于控制新能源場站出力的業務通知》,讓新能源企業在本來日子就不好過的寒冬又增加了一層嚴霜。該通知指出,“近日新疆電網用于消納新能源的新疆公司口徑用電負荷已降至530萬千瓦,全網火電機組最低技術出力已高于此數值,后續為保證供暖,全網火電機組最低出力還要進一步提高,而新疆公司經營口徑負荷增長率2015年12月已為-12%,隨著農副產品的加工停產,用電負荷已無法滿足新能源消納需求,新能源已無消納空間?!?/p>
“故從即日(2015年12月4日)起暫定本月內,參與外送交易和自備電廠替代的新能源的場站所發電量均為交易電量或替代交易電量,未參與外送交易或替代交易的新能源場站暫停發電。參與外送交易的新能源場站當簽訂外送電量合同完成后將暫停發電。暫停發電場站停電期間‘兩個細則’不予考核?!?/p>
另據了解,受新疆用電需求整體下降影響,加之火電冬季供熱與新能源消納矛盾的加劇,進入去年12月以來,新疆約有四成新能源電站無法上網發電,新能源“棄風棄光”問題呈加劇態勢。
“棄光棄風”形勢嚴峻
據新疆電力公司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楊永利介紹,目前新疆電網平均每日用電負荷已降至2100萬千瓦,其中能夠用于新能源調峰的公用電網只有650萬千瓦,無法滿足新能源上網需要,而不參與新能源調峰的自備電廠和自營電網用電負荷占了大多數。
目前,新疆新能源裝機總容量已超過1500萬千瓦,較2014年增長28.4%。“就算全部使用新能源電力,目前也無法保證全部消納?!睏钣览f,從技術層面看,風光等新能源受天氣影響具有不穩定性,為了保證電網運行安全必須要配備火電調峰。而隨著供暖季的到來,采用熱電聯產的公用火電廠必須要保證穩定的用電負荷來保障供熱,使新能源消納空間進一步縮小。
金風科技天潤集團西北分公司電力營銷部主管崔偉表示:“公司在新疆15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風電場,去年棄風率達40%,到去年12月底,全部機組幾乎停運。由于棄風限電,僅去年損失就達近5億元,公司感到壓力重重。按照現在的發展態勢,2016年的損失會更大?!?/p>
考慮到電網運行安全和供暖剛性需求,今年初,新疆電力公司牽線不參與調峰的自備電廠和新能源電站,讓自備電廠給新能源上網“讓路”,同時新能源電站上網每度電給予自備電廠0.2元的補償費用。
據新疆電力公司電力交易中心副主任龔文軍介紹,從去年初到去年11月,這種方式共替代電量2.6億千瓦時,相當于1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風電機組滿負荷運行26小時,但受新能源與自備電廠的距離、網架限制,能參與替代交易的新能源電站不占多數。
其實,棄風棄光的現象還不僅是新疆一個地方,過去10年,特別是“十二五”時期,我國新能源發展迅速,西北、華北等新能源富集地區棄風、棄光現象尤為突出。以去年為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末,僅甘肅新能源發電棄風就達37%、棄光達27%。
在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大力發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民心所向。我國明確提出,2020年、2030年全國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分別達到15%和20%。面對如此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為何風光新能源還會大量被“待崗”呢?
破解困局需“一盤棋”
要解決問題首先得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凹毤毾雭?,新能源發電被‘窩’可歸結為三大原因:規模大、用量少、送不出?!睒I內人士指出。過去10年,特別是“十二五”時期,我國新能源發展迅速。僅甘肅一省,自2010年以來,新能源裝機就從147萬千瓦猛增到1723萬千瓦,算上火電、水電,全省電源總裝機已達4408萬千瓦,而2015年甘肅電網最大負荷僅1300萬千瓦。
由于經濟欠發達,新疆、甘肅、內蒙古等新能源富集地區自身消納能力有限,大量富余電能需要外送,但卻遭遇到了難題。那就是,我國電源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電網的建設速度,兩者之間的規劃不配套。據了解,新能源從立項到審批的周期短,而相關電網建設即使審批立項完成,最快的建設周期也要2年至3年。甘肅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更是經歷了5年之久的審批過程于去年6月才開工,而距離建成還需要兩年,影響了新能源的外送。此外,我國電力負荷中心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西北新能源電力南下勢必會對當地發電企業的效益產生一定影響。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