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德勤發布《2015清潔能源行業報告:邁向新主流》(以下簡稱《新主流》)。
根據報告,201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燃料領域的投資額為3100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16%,連續第五年超過當年對化石能源發電的投資總額。
德勤稱,這是全球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燃料領域的投資額繼2011年達到頂峰,而2012和2013年持續降低后首次回升。從投資領域來看,對光伏發電的投資最多,高于對其他所有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總額;風電居第二。
就國家而言,中國對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領先全球。2014年,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額為895億美元,同比增長32%,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總投資額的29%。其中,在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領域,中國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投資者。
“若從國內的VC、PE市場角度來看,則處于相對低迷的態勢,無論是金額還是數量皆有所下降。”德勤研究中心總監陳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清潔技術投資的方向已經從前幾年的太陽能、風能以及水處理,逐步轉向了新能源汽車領域,預期未來也將朝此方向持續發展。
磐谷創投清潔技術投資總監張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迅速成長,其中蘊含著比較多的投資機會,我們比較看好電池材料、新能源汽車后市場、鋰電池回收和再利用等細分領域。”
新能源汽車投資并購案急劇增長
工信部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我國已經累計生產推廣新能源汽車27.4萬輛。其中,2013年生產1.7萬輛,與前四年產量總和相當;2014年生產8.4萬輛,同比增長4倍。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量,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4.4萬輛,銷售1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0倍和2.3倍。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3萬輛和8.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0倍和2.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萬輛和4.9萬輛,同比增長1.9倍和1.8倍。
德勤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刺激政策和財政補貼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以及技術路線的確立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政府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最大的投資者,從購車補貼、充電基礎設施補貼、對核心技術的科研經費和投入、再加上近一年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稅收的減免,政府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投入超過460億元。”陳嵐分析。
德勤稱,新能源汽車產銷的迅猛增長以及國家密集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并購案件急劇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今年6月,新能源汽車行業總投資金額超過350億元,其中電池領域投資最活躍且涉及資金最多;整車領域跨界投資最密集。
《新主流》報告指出,多家鋰電池生產企業憑借其產業配套優勢和行業經驗,借殼具備整車資質的車企,切入新能源汽車研發和制造領域;而充電樁行業的投資主體最為多元化,包括充電樁設備供應商、汽車零部件及后市場企業、電網公司、能源公司、互聯網公司爭相參與充電樁領域的投資。
充電樁盈利前景不明朗
德勤指出,盡管充電樁行業的投資主體最為多元化,但目前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
根據《新主流》,由于充電基礎設施的前期投資金額大、回收周期長、再加上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前景不明朗,民營企業對參與充電樁基礎設施的投資熱情并不高。
目前充電基礎設施市場仍由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石化、上海普天等國有企業主導。電網集團因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在配網輸電方面的獨有優勢,一直是充電基礎設施的主要推動力量。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前期的投資方向均為城市充換設施建設市場;2014年國家電網宣布退出城市充換電設施,重點轉向高速公路城際快充網絡。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