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悉,國家能源局近期制定的電動汽車充電領域的兩個綱領性文件《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即將出臺。同時今年還將推行電動汽車充電標準的修訂,考慮將充電設施等作為示范城市考核的標準。
專家認為,這將進一步引爆千億級充電樁市場,甚至更大。
政策助推充電樁產業發展
《規劃》稱到2020 年國內充換電站數量將達到1.2 萬個,充電樁達到450萬個,而以充電樁保守均價2 萬元/ 個(京滬高速充電樁均價更是高達8.28萬/ 個)、充電站300 萬元/ 座計,未來六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站) 的直接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40 億元,而僅全國公路( 包括高速公路) 沿線充電樁的投資容量就達605 億元。
2015 年前三月,我國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2.54 萬輛,同比增長3 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1.11 萬輛,同比增長4 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7257 輛,同比增長近5 倍;純電動商用車4635 輛,同比增長近5 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2374 輛,同比增長61%。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而按照國務院2012 年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 ~ 2020 年)》,到2015 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將達到50 萬輛;到2020 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到200 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 萬輛。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必備重要環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開不下游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然而它們之間的配比卻嚴重失衡。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4 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2 萬輛,但充電樁數量只有約3 萬個,兩者之間差比約為4:1,遠遠低于1:1 的標配。
因此為達到國家規劃標準,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及新增量的火爆背景下,未來中國充電樁缺口或將達百萬個,這勢必會倒逼充電樁領域出現天量投資,并在短期內爆發。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童光毅近期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在政策力推下,到2020 年,國內集中式充換電站將增長30 倍,分散式充電樁將增長100 倍。
充電樁將成為能源云聯網線端口
當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主要靠政策推動,因此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勢必影響相關產品的銷量。從目前已有信息來看,今年下半年仍然會不斷有新的政策出臺來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全面發展,充電樁相關企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的井噴。
充電樁建設已顯示出較好的投資前景與效益,不過其最大的看點還不在于此。充電樁作為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能源變現的渠道,也是能源數據流量的導入端口。在數據為王的互聯網時代,率先對其布局,搶占能源互聯網入口,無疑具有極強的戰略意義。
專家認為,未來充電樁不再只是簡單的充電接口,更成為信息網絡的接入通道,成為電網側的入網資源與云網側的云聯網資源,能實現能源信息資源的傳遞云享。在端口為王的云聯網+ 時代,以充電樁為基點構建而成的電動汽車充電網,憑借其對線下硬件端口資源的把控,有望掀起一場自下而上的產業變革,并構筑充電樁—充電網—充電云聯網—云聯網云平臺。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