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政府部門不允許我們銷售的微型電動車(低速電動車)上路,甚至要關閉店面,我們應該怎么應對?請廠商回答。”7月10日,在微型電動汽車大會上,安徽宿州的經銷商將問題拋出來。
這并非新問題,低速電動車在過去五年的發展過程中,從來就沒有被國家相關部門承認過,經常被各地方政府清剿。最直接的原因是:低速電動車在生產端,沒有汽車廠家資質;在使用上,幾乎全部無牌上路無證駕駛。
但因為這個潛在市場很大,在地方政府曖昧管控過程中,低速電動車野蠻生長。在山東,大大小小的低速電動車生產廠商目前達到了2000家,而兩年前也只有400家;銷量也以遠超過傳統汽車市場的增速在飛速增長。
很多地方政府變相支持低速電動車,甚至出臺了相應的準入條例;絕大多數銷售區的地方政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其發展。“一個事物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邏輯,低速電動車存在的邏輯就是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說。
但由于缺乏監管,低速電動車的行業內部,惡性競爭正在吞噬整個行業的成長機會;很多汽車整車廠,也開始關注低速電動車,隨時可能俯沖式的切入。現在,低速電動車已經進入最后的時間窗口,業內都在思考未來出路。
在圍剿中野蠻生長
安徽宿州經銷商面臨的問題,即使在目前低速電動車的起源地和主銷區山東,過去幾年也經常遇到。“過去五年,每年都會遇到相關部門大大小小的圍剿,這幾乎是常態。”
但去年,山東加入低速電動汽車協會的20家生產廠家,銷量就達到了36萬輛。今年前5個月,這些能統計到的廠家生產低速電動車達到12.2萬輛,同比增長55.57%。
事實上,在一些有低速電動車廠商投資的地區,相關地方政府并沒有真正的清剿行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低速電動車建廠投資,成為了當地比較大的招商引資項目。被嚴厲執行的,大多數是沒有生產廠商的地區。
整體市場數據貌似很樂觀。低速電動車市場,正由山東蔓延到整個華北,甚至南方,河南、河北、江蘇、山西、浙江、安徽、廣西、內蒙古、福建都已經成為銷售區。
據相關數據顯示,以滿足農村和小城鎮市場需求為主的低速電動車產品的市場需求大約為1億輛到1.5億輛。
很多地方政府對低速電動車的熱情,也體現在本屆微型電動汽車大會上,浙江很多城市派出了不少官員到現場招商。據第一電動網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排名前十的低速電動車生產廠家投資總額達到了104.8億元。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