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IDC最近匯總的智能手表、活動量計等可戴設備市場的統計調查顯示,2015年1~3月全球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上年同期的3倍,達到了1140萬臺。可穿戴設備的全球出貨量已經連續8個季度高于上年同期。
1~3月是年底商戰已經結束、面向消費者的電子產品銷售告一段落的時期。因此,出貨量的增長會減速,但可穿戴設備勢頭未減。IDC稱,這表示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關注增加,并且有種類繁多的新產品上市。IDC指出,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也不斷高漲,各廠商對這些新需求充滿熱情。
2015年1~3月各廠商的全球出貨量情況如下。出貨量最多的是美國Fitbit公司,為390萬臺;其次是小米科技,280萬臺;之后依次為佳明(Garmin)的70萬臺、三星電子的60萬臺、Jawbone的50萬臺。本季度位列前五的這五家廠商合計的市場份額約為75%,與上年同期的約66%相比有所擴大(圖1)。
圖1:各廠商的可穿戴設備全球出貨量走勢(2014年Q1~2015年Q1)。數據來自IDC
二季度Apple Watch或居榜首
不過,該統計沒有包括蘋果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因為Apple Watch是2015年4月24日才開始銷售的。對此,分析師指出,截至6月上旬,蘋果已經接到的Apple Watch訂單已達700萬,預計6月底之前可供貨約500萬塊(美國CNET)。如果該預測準確,那么在4~6月的全球可穿戴設備統計中,蘋果可能會超過Fitbit拔得頭籌。
另外,IDC指出,這些戴在手腕上的可穿戴設備中,4成以上的價格都低于100美元,市場價格在快速降低。例如,小米的智能手環的售價只有14.99美元。
相對于這些低價格產品,Apple Watch設置了349美元起價的運動款、到549美元起價的標準款、乃至1萬美元以上的高級款的齊全的產品線。IDC指出,在產品價格不斷降低的情況下,蘋果涉足該市場“是對消費者對于可穿戴設備奢侈品牌的購買意愿的一次試探”。
Apple Watch終于在實體店銷售
在這種情況下,Apple Watch上市兩個月后,終于開始在實體店銷售了。《華爾街日報》引用蘋果公關部負責人的話報道稱,從2015年6月17日開始,消費者可以在全球九個國家和地區的直營店“Apple Store”購買Apple Watch。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