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進入可穿戴硬件市場。
7月23日,小米首款智能手環發布,正式切入日益火爆的可穿戴設備市場。之前,奇虎360推出兒童智能手環,主打兒童安全距離定位功能;阿里巴巴也曾傳出試水可穿戴設備的消息。甚至婚戀網站世紀佳緣也即將推出其第一代智能手環,以定位、語音傳輸為核心功能。
之前,奇虎360推出兒童智能手環,主打兒童安全距離定位功能;阿里巴巴也曾傳出試水可穿戴設備的消息。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進入可穿戴硬件市場,甚至婚戀網站世紀佳緣也即將推出其第一代智能手環,以定位、語音傳輸為核心功能。
但目前來看,可穿戴設備市場仍然以創業公司為主力。主打健康概念的時云科技,定位獨立智能手表的果殼電子都將在9月份發布新產品。
而從國內面市的可穿戴設備來看,大致分為三類,腕表、手環和戒指等小飾品,功能多集中于定位、通訊提醒、ID認證、健康管理和睡眠監測等。果殼電子智能穿戴部門負責人許鵬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市場上可穿戴設備樣式繁多,但缺乏一個殺手級的應用或功能大規模激活用戶需求。
功能單一,用戶需求弱,難以形成規模是目前可穿戴設備市場最大的困境之一。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可穿戴設備品牌商均表示,如果下半年蘋果的iWatch和微軟的可穿戴設備推出,國內市場才有可能放量。
在產業鏈滯后的情況下,卻有如此多的公司加入可穿戴設備大軍,背后的戰略是搶占下一個流量入口,其在業內被稱為繼電視、PC、手機之后的“第四屏”。但可穿戴設備又不同于手機,缺乏一個如通訊一樣的強需求功能解決用戶“痛點”,因此,用戶成為可穿戴設備的第一道“坎”。
不過,互聯網公司的加入讓可穿戴設備的商業模式探索不僅僅停留在硬件上。后端打造平臺,通過其它方式將流量變現更符合互聯網思維。但是,這也將成為可穿戴設備玩家們繼用戶之后的第二道“坎”。
入口定位難題
果殼電子去年發布了第一代智能手表,今年9月份將發布第二代產品。許鵬表示,第二代產品解決的一大問題是背光,第一代產品類似手機,看表時需要按一下才可顯示數字,而第二代手表將在沒有背光的情況下可以一直顯示數字。
他稱,用戶對手表的第一需求是看時間,然后才是其它功能。在目前的三類可穿戴設備形態中,手表被視為最智能的產品。但從用戶需求來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世紀佳緣執行副總裁張亞紅舉例,乘飛機時,如果智能手表中內置了SIM卡,必須關機,那如何看時間?更重要的是,手表作為一種身份與品味的象征,對手表的要求很高,智能手表能否在不犧牲這一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吸引用戶是品牌商必須考慮的問題。
據許鵬介紹,果殼手表目前搭載安卓系統,內置傳感器,可以下載多種應用,其手表桌面已設置了果殼市場。整體形態基本和手機類似,以此實現一些簡單的定位、健康管理、計步、社交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