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案初裁結果公布的一周前夕,歐盟成員國5月24日就該案投票的結果日前浮出水面:包括德國、英國等在內18個成員國反對對華征稅,僅有4個國家表示支持,另有5個國家棄權。中歐光伏“雙反”博弈又現曙光。
不過,歐盟成員國的態度并不能左右歐委會執行初裁動議,不過12月底終裁結果需要經過歐盟理事會的通過,成員國的投票將具法律效力。
多數成員國反對對華征稅
按照時間表,歐盟將于6月5日發布對華光伏雙反案的初裁結果。就在日前,該案又現轉機。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布魯塞爾發回的消息,5月24日歐盟成員國就對華光伏“雙反”案的投票結果已經出爐。其中,18個成員國反對對華征稅,4國支持、5國棄權。
其中,投反對票的國家包括德國、英國、丹麥、希臘、愛爾蘭、盧森堡、匈牙利、荷蘭、瑞典等18個國家。僅有法國、意大利、立陶宛和葡萄牙四國投了支持票。包括西班牙、拉脫維亞、奧地利、波蘭和羅馬尼亞五國棄權。
實際上,中方在此案的和平解決上做出極大努力。在此前,機電商會和商務部先后赴歐就雙反案進行協商。“因為一個行業的貿易摩擦爭端,商務部多次出面協商,這在歷史上并不多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此前告訴記者。
而在5月30日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光伏爭端是涉及中國重大利益的貿易摩擦案件,中方高度重視,始終主張通過談判磋商來解決問題,愿為此盡最大努力。
“中方該說的都說了,能做的也做了,誠意已經充分展示了,接下來雙方能不能好好坐下來談,能不能談得成,能不能避免貿易摩擦的擴大和升級,完全取決于歐方。”沈丹陽說。
不過,通過對話協商并不是中方的一廂情愿。
實際上,該案也得到國際組織的關注。全球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保組織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30日發表聲明,一旦開征這一稅種,歐盟設立的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總量20%的計劃將落空。
終裁結果需通過成員國同意
對于投票的結果,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古赫特并不“服氣”。消息稱他表示,一些歐盟成員國反對歐委會對華光伏產品征稅的提案,是由于中國向這些國家“施壓”。
對于這一指責,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5月29日晚對此回應:“我相信,這是他們認真權衡利弊得失之后做出的理性判斷,根本不存在任何方面施壓的問題。”
不過,歐盟成員國的態度對歐盟委員會的初裁動議并不具強制效力。德古赫特此前也稱,歐盟委員會將“獨立”作出裁定。
“中歐雙方應該會各退一步,此前中方提出的價格限制有望被采納。”卓創資訊光伏分析師王曉坤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雖然歐盟撤銷征收臨時性關稅可能性不大,但雙方有可能達到某種協調。
也有人士認為,歐盟應該不會接受中方提出的折中方案,即使妥協也不會有太大讓步。
不過,值得期許的是,歐盟成員國的態度對將于12月底公布的終裁結果產生影響。按照程序,雙反案的終裁結果需要由成員國組成的歐盟理事會通過,彼時成員國的投票結果具有法律效力。
歐盟委員會貿易辦公室日前郵件回復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全球兩大重要經濟體,中歐之間貿易往來規模非常大,但雙方投資關系卻尚未發揮巨大潛力。2011年,歐洲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額為175億歐元,而根據歐盟統計局的官方數字,中國同年在歐投資僅為28億歐元。郵件說,歐盟委員會已經向各成員國提出,要求各成員國授權歐盟與中國開展投資協議的談判,旨在保護歐盟和中國在對方境內的投資,減少其在中國投資的壁壘。
中國多晶硅開工率不足25%
按照時間表,歐盟將于6月5日公布初裁結果。與此同時,中國對歐洲、美國、韓國三地多晶硅雙反調查結果也將于6月初公布。
實際上,受到歐美韓三地低價多晶硅的沖擊,國內能夠維持生產的多晶硅企業僅有4家,不足10%,實際開工率不足25%。
以2012年為例,國內多晶硅市場需求總量約14.5萬噸,其中8.28萬噸來自進口。其中,歐洲方面以德國為主,德美韓三國占據中國多晶硅進口的87.6%。同期,國內多晶硅產量為6.3萬噸,較2011年下滑23.8%。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國內多晶硅產量不足1萬噸,較去年同期下滑50%以上。
在被問及歐盟在華企業是否擔憂中方啟動貿易對等報復時,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大衛不無無奈地說,“誰又能不擔心呢”。大衛表示,歐盟商會鼓勵雙方通過對話協商,友好地解決問題。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