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光伏產業哀鴻遍野之際,第一個轟然倒下的光伏巨人竟是業界大佬尚德電力。
3月20日,無錫中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中國光伏巨頭尚德電力子公司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整。無錫尚德由此成為中國光伏企業中第一個倒下的“巨人”。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盡管國家和地方政府給凍僵的光伏企業送來了暖風,光伏巨頭們也在積極通過多種手段求生,但在短時間內光伏行業回暖無望的背景下,無錫尚德的破產標志著行業整合重組已經來臨。
光伏巨人破產
3月20日,隨著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簡稱無錫中院)宣布對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整的一聲令下,中國光伏大佬尚德電力的命運一時間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據悉,尚德電力于2001年在無錫創立,2005年12月首次公開上市,成為第一家在紐約成功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光伏組件產能在2012年達到2.3吉瓦,是全球四大光伏企業之一。其掌門人施正榮也曾以155億元的身價成為中國首富而聲名鶴起。
其實,早從2011年開始,中國光伏行業就已經陷入低谷。隨著整個光伏產業“大躍進”式的發展,光伏產能過剩的問題在全球經濟走低、海外市場“雙反”等多重壓力下,突然爆發了出來。當年10月,就有傳言稱,尚德電力已經申請破產保護,但這個事件最終被官方澄清為是謠言。
不過,在行業遭遇困境后,尚德電力不僅面臨著產能過剩等普遍問題,急劇收緊的資金鏈更是直接威脅到了其生死存亡。
經無錫中院核查的數據顯示,2005年末,無錫尚德銀行貸款僅為0.56億美元,而到了2012年底已攀升至37億美元。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農行、中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余額折合人民幣已達到71億元。其中,一筆高達5.41億美元的可轉債在3月15日到期,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實上,尚德電力成為中國第一個倒下的光伏巨頭,絕非偶然。
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認為,傳統制造業結構、政府錯誤的激勵機制、企業家信用缺失,一起造成了無錫尚德的沒落。
葉檀表示,首先,兩頭在外的模式決定了光伏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缺乏定價權,天生受制于人。其次,國內惡劣的產業環境加劇了光伏行業的產能過剩,而地方政府為求政績也為產能過剩推波助瀾。第三,企業家掏空了上市公司,損害普通投資者利益,違背了規則底線,最終因為一團亂麻國有化了事。
“這豈止是尚德的悲劇,中國制造業轉型之難,尚德可以成為一個經典案例?!比~檀如是說。
行業面臨洗牌
其實,無錫尚德的破產只是揭開了中國光伏產業困局的冰山一角。
據權威人士預測,光伏產業的寒冬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只有到了“十二五”末至“十三五”初,整個行業可能才有所好轉,而且2013~2014年將是整個行業調整的關鍵時期。
雖然按照計劃,中國今年將達到10GW的裝機目標,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來自國家層面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也使得外界對國內光伏市場的預期不斷增大,但來自歐盟的消息同樣讓國內光伏巨頭們深感壓力。
3月5日,歐盟委員會表示,自3月6日起,將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強制進口登記”,這意味著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追溯期已確立,即在6月6日,當歐盟裁定“雙反”稅率以后,也將對這三個月進口歐盟的光伏產品追加稅率。
因此,不少業內人士指出,2013年,中國光伏產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去產能化和產業整合雙重進程將并行出現。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認為,盡管2013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仍將穩步增長,但全球光伏產能已超500億瓦,仍大大超出整體市場需求量。這意味著除非去產能化過程出現突進現象,否則消化過剩產能仍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資本進入無望的狀況下,行業的整合會從巨頭內部間的以大吃小開始?!币晃还夥髽I的負責人表示。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也認為:“在這段時間,要讓好的企業活得更好,讓不好的企業通過這次調整被淘汰掉。盡管光伏產業的未來發展是光明的,但并不是任何企業的前景都是光明的?!?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則不無憂慮地指出:“應對風險能力差的中小企業將會批量地倒下去,預計在今年6~9月,關閉潮可能會達到高峰,整個2013年內,可能會有過半的光伏企業倒閉,超過70%的中小企業退出市場,實際情況可能會比這更糟?!?
“如今國內光伏市場有七八家企業規模上相差不多,但在未來將會進一步兼并整合,估計會形成3~5家的巨無霸企業。”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表示。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