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停牌一個多月的宇通客車發布了一份關聯交易預案,公司擬采取發行股份加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大股東宇通集團、猛獅客車(宇通集團全資子公司)合計持有的鄭州精益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益達”)100%的股權。
以2014年4月30日為預估基準日,精益達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賬面值為7.53億元,預估值為42.6億元,增值率為465.7%。交易方案一出,便引來眾多投資者質疑。公告發布后宇通客車復牌,當日股價即下跌6.39%,5月23日又下跌3.29%,截至5月29日收盤,其股價已較復牌前下跌4.2%。
按照42.6億元的交易價格計算,宇通集團對精益達的投資將獲得豐厚回報,其四年半的收益將高達9.2倍。
5倍溢價收購引投資者質疑
高溢價收購預案引來投資者一片質疑。上證e互動平臺顯示,自交易預案發布后至5月27日,短短6天,投資者的提問數就高達35條,且全部是對該預案的質疑。
而在此預案發布前,今年以來投資者對宇通客車的提問總計只有3條,主要是咨詢新能源客車的銷售前景、客車的產銷數據等。
而面對投資者的諸多質疑,宇通客車的回復只有兩條。
上證e互動平臺上,一位署名為“投資者_37684”的網友提問,“(公司)注入零部件凈資產溢價近5倍,零部件屬于制造業,不可能有這么高的溢價,(精益達)零部件凈利潤率15%,遠高于上市公司的8%。請公司公布精益達的詳細財務信息。”
對此,宇通客車答復:“我們與集團財務人員進行了溝通,現將相關問題回復如下:1、精益達60%以上業務是客車底盤關鍵件、客車空調和客車電子,相關細分市場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2、精益達的詳細財務信息將在正式的報告書中詳細披露。”
還有一位署名為“投資者_36452”的網友提問,“我是一名QFII經理。我認為這次收購精益達可能是一項損害流通股東利益的行為。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華域汽車只有5倍左右的PE,精益達為什么值那么多?”
對此,宇通客車的回復是:本次資產注入響應了監管機構解決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指導方向,方案整體對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有增厚,就盈利能力而言,是有利于所有上市公司股東的。
有投資者對公司未能及時回復表示強烈不滿,甚至表示,“方案不改,二級市場投資者一定會維權的,公司快出面回復我們的提問,別掖著,二級市場一直暴跌,你們無動于衷么?”
《投資者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撥通宇通客車董秘座機,接電話者自稱是公司董事辦工作人員,他表示,“公司董秘于莉和證券事務代表顧國棟已經出差。”該工作人員還表示,汽車零部件業務宇通集團2003年就已經開始做,只不過2009年全部整合到了精益達名下。對于精益達的高溢價率問題,該工作人員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你這個問題其他投資者問得也比較多,(精益達)不是有空調和底盤件嘛,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特別是空調和空氣懸架。”
對于精益達的技術壁壘問題,《投資者報》記者對其已被授權的專利技術進行了簡要地梳理和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