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91免费视频观看|成人av小说|久久精品影视大全|亚洲第一伊人

歡迎訪問鋰電網(li-b.cn),鋰電產業鏈服務全平臺!
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  廣告單價 |  鋰電資訊
首頁 > 資訊 > 資本 > 青海鹽湖鋰資源產業化 藍科鋰業與東臺鋰資源兩雄相爭

青海鹽湖鋰資源產業化 藍科鋰業與東臺鋰資源兩雄相爭

來源: | 作者:admin | 分類:資本 | 時間:2016-09-24 | 瀏覽:8261
文章頂部
摘要:青海官方消息稱,青海將形成從鹽湖提鋰、鋰電池到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的完整產業鏈,預計2020年產值將達1000億元。

鹽湖股份.png

因為豐富的鋰資源,青海鹽湖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

近日,青海鹽湖股份與清華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啟迪控股)簽約,合作促進鹽湖股份下屬藍科鋰業的鋰資源利用項目,并與新設立的青海東臺吉乃爾鋰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東臺鋰資源),上演一出鹽湖鋰資源產業化的“對手”戲。

青海官方消息稱,青海將形成從鹽湖提鋰、鋰電池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的完整產業鏈,預計2020年產值將達1000億元。

比亞迪入主藍科鋰業

鹽湖股份近日披露,公司與啟迪控股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水資源處理、清潔能源領域、碳酸鋰氫氧化鋰技術開發等領域開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在上述合作中,鹽湖鋰資源利用最引人注目。據協議,雙方將就碳酸鋰及氫氧化鋰等重點發展產品的技術開發,共同進行新產品新工藝研發、中試及工業化放大等工作。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藍科鋰業早年從俄羅斯引入的吸附法雖然打通了碳酸鋰生產線,但是鹽湖資源鎂濃度太高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與啟迪控股合作后,藍科鋰業將引入啟迪控股的脫鎂、濃縮鋰的技術,最終將促進提鋰項目提升產量和質量,提高鹽湖提鋰項目的經濟性。

碳酸鋰是動力電池的原料。目前全球鋰資源70%來自于鹽湖提鋰,但中國鹽湖提鋰由于開發環境差、技術不過關等原因,一直沒有大的突破。不過,中國企業一直沒有放棄技術探索,鹽湖股份就是其中之一。

鹽湖股份是青海省國資企業,主要運營青海鹽湖儲量最豐富的察哈爾鹽湖。2006年左右,鹽湖股份和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各出資51%和49%,組建了藍科鋰業,由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提供技術。

由于技術產業化沒有成功,2007年,鹽湖股份下屬青海鹽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和佛山照明下屬青海佛照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佛照鋰資源”)等幾家公司合作,改組了藍科鋰業。新藍科鋰業的吸附技術雖然打通了生產線,但直接產品只是工業級碳酸鋰,產量也一直沒有提高。藍科鋰業的設計產能為1萬噸,但2015年實際產量僅3000多噸,全年虧損3445萬元。

不過,去年四季度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飆漲,工業級碳酸鋰水漲船高,最高達到14.5萬元/噸。而鹽湖股份對外披露的藍科鋰業去年完全成本在5萬元以下。

藍科鋰業累計已投入10億元,原股東無力追加投資,加上青海省政府希望引入下游企業,因此于6月22日,鹽湖股份、比亞迪和深圳市宏達同實業有限公司(比亞迪工會聯合會單一持股公司)簽約合作,三家合資組建新公司,其中鹽湖股份持股49.5%,后兩家合計51.5%。

按照協議,新公司將從鹽湖股份方面收購藍科鋰業51.42%股份。這意味著比亞迪間接成為藍科鋰業實際控制人。

由此,比亞迪走到了鹽湖提鋰的前臺。

比亞迪在青海的企圖不只是碳酸鋰。業內人士透露,比亞迪承諾在青海投資百億元,產業鏈涵蓋上游碳酸鋰、中游動力電池和下游新能源汽車。另外,比亞迪還將利用鹽湖豐富的鎂資源,為新能源汽車車身輕量化做準備。

就鹽湖提鋰環節來說,比亞迪占盡資源先機。

業內人士透露,藍科鋰業獨家擁有察哈爾鹽湖鉀肥生產尾礦廢料,這意味著藍科鋰業獨占了察哈爾鹽湖鋰資源。

據合同,鹽湖股份供給新公司的含鋰老鹵水價格按與提鋰相關的曬鋰鹽田及采輸鹵成本價確定。

有消息稱,藍科鋰業計劃到2017年底擴產3萬噸,總產能達到4萬噸。

上述知情人士稱,工業級碳酸鋰成本每噸在5萬元,再經過二次加工到電池級碳酸鋰,增加成本1萬多元,加上啟迪控股的助力,比照8月15日最新的11.6萬元/噸的價格,藍科鋰業盈利可期。

北大先行入主東臺鋰資源

為強化對產業發展的資源支撐, 按照“一湖一主體、一湖一礦權”發展戰略,青海去年成立了東臺吉乃爾鹽湖鋰資源開發新主體——青海東臺吉乃爾鋰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即“東臺鋰資源”)。前不久,青海將東、西臺吉乃爾鹽湖開發權劃入東臺鋰資源。

按照最新認繳出資額,東臺鋰資源股東由多家公司組成:青海國資委及其控制的西部礦業集團各占1%和27%股權,合計28%;央企青海中信國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信國安科技)占22.5%;北大先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北大先行)占24.5%;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泰豐先行)占25%。

公開資料顯示,泰豐先行最大股東是北大先行,持股占比73.86%。這意味著,“先行系”在東臺鋰資源合計持股比例達49.5%,實際上是最大持股方。

北大先行官方網站稱,公司由東圣投資和北京大學合作于1999年創建成立。而東圣投資資料顯示,高力和王遵才各持股50%,加上王遵才個人在北大先行所持股份,王遵才是“先行系”控制人。

記者查詢網絡,鮮有王遵才的新聞報道。

北大先行資料顯示,公司在北京昌平、山東泰安和青海西寧都設立了研發、產業基地。其中,西寧生產基地涵蓋鹽湖提鋰到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材料制造。

青海省為何如此重視“先行系”,以至于將資源控制權拱手相讓?知情人士稱,“先行系”布局青海較早,而且公司核心資產基本上在青海,目前投資總額已經達到30億至40億元。

另一個外來“和尚”中信國安科技能夠大比例持股東臺鋰資源,背后也有許多故事。

早在2007年左右,上市公司中信國安在青海西臺吉乃爾鹽湖進行礦產資源綜合開發,籌建了一個年產2.5萬噸的碳酸鋰項目。不料,技術攻關一直沒有突破,遲遲不能達產,無法承受持續虧損的中信國安將項目賣給了大股東。

此外,2007年左右,地方國資西部礦業集團下屬青海鋰業在東臺吉乃爾也建設了一個年產萬噸的碳酸鋰項目。2015年,該項目雖然技術實現突破,但由于資源不足,年產碳酸鋰僅3000噸。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機構: ofweek鋰電網 | 電池在線網 | 亞太電池展 | 巨典展覽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覽 | 亞化咨詢 | 知行鋰電 | 高工鋰電 | 深圳市電源技術學會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鋰電網(li-b.cn) | 粵ICP備18158530號


掃碼關注微信
獲取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