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人們瘋狂討論電動汽車浪潮是否來臨時,不少實力雄厚的科技公司和傳統汽車制造商已經瞄準更為復雜且科幻的技術——無人駕駛汽車。
就在北京時間昨日早間,Google宣布了其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的最新進展,稱已可以在城市道路上行駛;相對于最初的高速公路行駛,城市道路被視作一項更復雜的挑戰。
在這一新興戰場,不乏知名科技公司、傳統汽車廠商角逐的身影。甚至以電動車聞名的特斯拉,也曾計劃為電動車添加無人駕駛技術。
根據世界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預測,至2040年,道路行駛的汽車中無人駕駛汽車將占75%以上。那么,無人駕駛技術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呢?
“無人駕駛是最遠期的目標。”福特汽車亞太、非洲和歐洲區連接服務總監Josephc Beiser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個過程中,福特不僅把自己定位成汽車公司,還是一家科技公司。
系統爭奪戰
在麥肯錫關于“未來12項最有可能改變生活、企業與經濟的顛覆性科技”的研報中,無人駕駛汽車位居第6,排在下一代基因組學和3D打印之前。其同時預測:到2025年,無人駕駛汽車的年產值最高可達1.9萬億美元。
從某種程度上說,底層控制系統就是無人駕駛的基礎。相比于傳統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由計算機控制,代替了人的大腦。攝像頭和雷達系統是無人駕駛汽車的核心部件,其中,攝像頭代替了人眼,能實現360度無死角掃描。它們共同為汽車構筑起一個強大的神經系統。
這個潛在的大蛋糕也引來一場爭奪戰。
科技企業的代表谷歌于2009年啟動對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究。通過安裝了24個傳感器的雷克薩斯RX450h汽車,谷歌已完成了約70萬英里的無人駕駛里程。2012年8月,谷歌上一次公布的這一數據為超過30萬英里。谷歌表示,在無人駕駛模式下,這一技術還沒有導致過任何交通事故。
傳統車企的代表則是諸如福特汽車等。作為先知先覺者,福特早在2007年就與微軟合作開發名為SYNC的聲控技術,具備影音播放、撥打電話、語音朗讀短信等基本功能。目前,該技術已在福特的汽車上得到廣泛應用。而為了打造繁榮的生態,福特2010年推出了SYNC AppLink開放接口,智能設備上的第三方應用得以移植過來。
既然支持了CarPlay,自行研發的SYNC怎么辦?福特發言人曾在一封公開信中明確表示,公司將聯合蘋果公司、微軟共同推進車載軟件解決方案的研究工作。
“這其實象征福特的開放戰略,各式各樣的技術都可以用到我們的車上。”Josephc Beiser告訴本報記者,與CarPlay不同,SYNC允許第三方應用的接入;福特的SYNC AppLink技術平臺,是把AppLink后面的源代碼都開源給第三方應用開發者甚至其他汽車廠商。
根據Josephc Beiser介紹,福特實現無人駕駛的藍圖里,短期目標是通過AppLink將無線網連接到車內,以及自動巡航、自動停車等輔助駕駛的智能系統;中期目標是推出半自動控制駕駛技術,包括駕駛者可控的“自動駕駛技術”和在個別情況下使用的車輛自動編組技術;在此基礎上,最后才有可能實現無人駕駛這一最遠期的目標。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