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炙手可熱的車聯網,不僅改變了汽車行業的氣象,也讓以往并無太多交集的車企和互聯網公司高管,開始坐在一起探討挑戰、機遇和風險。
上周北京舉辦的汽車智能與安全高峰論壇上,東風標致總經理呂海濤、高德有限公司副總裁周頻等人對“汽車產業移動互聯化”展開熱議。中信證券分析師許英博甚至放言,在未來的3到5年,車聯網與智能汽車將帶來“無與倫比”的投資機會,“這個市場空間,至少應該是千億人民幣量級,甚至挑戰萬億量級,規模之大超乎想象。”
另一方面,包括整車制造商、互聯網公司和金融公司在內的巨頭們已經開始布局這一市場。上述力量的進入,影響的不僅僅是整車、互聯網、服務與軟件領域,還包括對硬件的改變,有可能對汽車及車聯網行業帶來極大的沖擊。
與此同時,車聯網在中國推進過程中仍然遭遇諸多障礙,包括盈利模式不明確、汽車公司拒絕開放系統等。
“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獨有的車聯網發展道路,和世界任何地方不一樣。車聯網到目前為止,規模不夠、數據不通、用戶也不續費,導致‘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商業模式不一定成功。汽車手機協同和車聯網電商是打通閉環的一個方向,只有跟電商相結合,才能形成閉環。”周頻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搶食車聯網“蛋糕”
“汽車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凱捷全球汽車委員會主席Nick Gill說。
法國咨詢公司凱捷近期發布了一項針對互聯汽車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互聯網時代成長的人群追求個性化,對于互聯功能、智能科技更為關注,這些需求會反過來推動汽車行業變革。“如今,客戶互聯主導大局。已有經銷商和OEM注意到了汽車購買過程的變革。”
凱捷的調研還顯示,在互聯汽車時代,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是安全與駕駛體驗、車輛管理以及實時客戶關懷與服務,占比達74%。另外,互聯汽車時代為生產商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只要能夠獲得回報,大多數汽車客戶比以往更加愿意與汽車OEM分享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