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20日是江淮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加之去年成功實現轉型業績大幅扭轉,江淮從四月份開始就在積極地籌劃其“天命之年”的紀念活動,幾個月來整個江淮一直都喜氣洋洋,但其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天到來前一周,卻突遭危機。
5月12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報道國內市場存在國四重卡造假現象,很多經銷商采用國三標準的重卡,甚至國二標準的車輛,通過修改發動機編號等手段冒充國四車輛銷售。江淮汽車與東風汽車在報道中被點名存在國四車輛造假現象,央視指責廠家和經銷商、消費者“聯合作弊”。“從整個行業來說,大家都這么干,這不是江淮一家的問題。”5月20日,在江淮汽車新能源汽車技術中心,江淮汽車副總經理嚴剛有些委屈地向記者表示。行業內人士亦向記者表示,實際上套牌現象早已經存在,“目前重卡不登記牌照的現象在個別地區比較普遍,以國三標準車輛冒充國四車輛的現象也較為嚴重,以前國二向國三過渡也曾出現過這種情況。”
記者從國內幾位商用車行業人士處也獲悉,在實際銷售中,重卡市場幾大廠家確實都存在套牌銷售的情況。“看到自己家沒有被點名,心里面真的是舒了一口氣。”一家國內大型商用車生產商內部人士向記者坦承,作為個案被點名的江淮、東風顯然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意味。
盡管如此,這對把重卡當做根基的江淮來說打擊不小,而在之前的5月16日,正因為整體上市而停牌的江淮不得不緊急發布公告,澄清事實。“這是個別經銷商行為,江淮已經嚴肅查處。”但在資本市場,這已經引起一些波浪,外界擔心江淮整體上市會受到影響。“江淮有壓力,但是我們還是要用最誠懇的態度來對待,來改變。”嚴剛向記者表示。
江淮再次整頓
“當時我正在意大利開會,一個電話打來叫我趕緊看央視節目,我一看,然后頭就大了。”回想起在12日晚間聽到消息的一刻,嚴剛心有余悸。此前,在兩年內江淮已經兩次遭央視曝光,上一次是去年的315,江淮和悅被爆存在生銹問題。
去年315之后,江淮痛定思痛,不僅砍掉了投資巨大的和悅車型,在所有乘用車產品的質量把控上也提升了好幾個檔次。在終端上,江淮也提供了更具有保證性的五年十萬公里的質保服務。至去年下半年,隨著江淮乘用車第二代產品的推出,諸如生銹這些“小兒科”問題已經完全解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