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看到工信部的一個報告,說第一季度國內手機銷量下降25%,印象中周圍還是有很多人在買手機,一季度發布的新手機也很多,為什么會在數據上有如此明顯的下滑?
工信部近日最新發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行業運行狀況》報告顯示,2014年一季度手機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手機出貨量為1億部,同比下降24.7%。
看下這份報告中的幾個關鍵數據:
2G手機上市新品135款,同比下降45.6%,出貨1144萬部,同比下降71.7%;
WCDMA手機上市新品84款,同比下降42.5%,出貨2079萬部,同比下降37.6%;
CDMA2000手機上市新產品75款,同比增長8.7%,出貨1516萬部,同比下降33.0%;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2G手機以及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主導的3G網絡制式手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一、升級換代帶來的紅利消失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此次國內手機出貨量下滑是在連續七個季度增長的背景下出現的。一季度國內手機出貨量為1億部,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8911萬部,占了絕大部分。這也意味著,從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的大轉移已經基本完成,由此而帶來的增長紅利基本消失。
二、性能剛需減弱
近一年以來,國內智能手機價格不斷走低,千元智能手機的配置已經不錯了,由提升性能而帶來的換機需求也減弱了。
當前來看,智能手機行業已經以加速度的方式完成了升級換代。PC行業硬件升級主要源于Wintel聯盟下操作系統等軟件的升級,這個歷程走了近二十年才走到末期,而智能手機行業只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如今手機性能對大部分用戶來說夠用了。
三、受宏觀經濟狀況影響
從整體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第一季度GDP增長也沒有達到預期,這也會對消費者的購買預期產生潛在的影響。
不過目前還無法得出整個行業增長出現拐點的結論,還需要看第二季度的出貨量數據。如果真的出現拐點,那么國內手機品牌就比較危險了。
從數據上看,一季度國外品牌手機出貨量3395萬部,同比仍然增長9.2%。國內手機品牌出貨量下滑比較厲害。如果整體市場走勢不佳,國內廠商受到嚴重波及的可能性就比較高。加上國內中華酷聯以及小米等手機廠商均制定了高出貨量的預期目標,結果很可能就會比較失望。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