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日晚間,漳澤電力(000767.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不低于5.32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60億股,募集不超過29.8億元資金,用于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的建設。
此前的12月2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電網承擔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的主體責任,優先調度可再生能源。
在環境壓力下,新能源發電即將迎來曙光。而煤電企業的轉型探索,正徐徐拉開大幕。
新能源發電風口初現
根據公告,本次漳澤電力募集資金將用于絳縣陳村富家山風電場一期(100兆瓦)工程項目、龍溪鎮3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和豐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阿克陶縣4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另有8.93億元,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漳澤電力的本輪新能源投建,趕上了一個好契機。就在數日前,國家能源局公布了《辦法》,明確了電網在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的主體責任,要求優先調度可再生能源;若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被安排限發,則由多發電的機組(即現實中的火電機組)進行補償。至此,困擾行業數年的棄風棄光問題,有望得到徹底解決。
“自2011年出現棄風限電,2014年大范圍出現棄光限電以來,這一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大障礙。”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指出。2015年全年,我國棄風棄光電量預計將達到400億千瓦時,直接電費損失約220億元。其中棄風電量預計達到350億千瓦時,比2014年多出200億千瓦時。
而《辦法》第二章第四條明確,電網將成為電力資源交易配置平臺,需承擔優先調度可再生能源、統計和分攤可再生能源棄發電量、充分挖掘系統調峰潛力、加強輸電通道建設等責任。這意味著,處理可再生能源限電問題的責任,明確落實在電網身上。
“這個文件直接明確了電網是實施的責任主體。電網能夠消納就可以批,不能消納就不能批。”山東航禹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丁文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文件的出臺,可能將成為新能源發電的風口。”
煤電業的轉型探索
本次漳澤電力的定增對象,包括同煤集團在內的不超過10名投資者。其中,同煤集團認購比例為20%-30%。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同煤集團所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30.17%,為公司控股股東。
而早自2014年開始,漳澤電力在新能源領域便頻頻布局。2014年7月,漳澤電力投資1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山西漳澤電力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并決定收購山西渾源30MWp光伏項目、山西絳縣富家山300MW風電等項目;2015年3月,漳澤電力又擬以5679.36萬元的價格收購同煤集團電力能源有限公司風電分公司全部資產及負債,將織女泉風電一、二期2×49.5MW風電項目收入囊中。
同煤集團作為漳澤電力背后的大股東,對新能源項目的支持暗合煤炭行業的整體蕭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煤集團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15年前三季度,同煤集團營收同比降低175.97億元,降幅10.96%;利潤總額同比降低23781萬元,降幅68.1%。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此前則表示,今年三季度以來,煤炭行業虧損面已高達80%以上。
除去行業的不景氣外,2016年的新動向是,煤電企業將為新能源限電買單。根據《辦法》中規定,電網將不直接承擔對可再生能源的補償責任,補償責任由事實上受益的機組來承擔。
“作為最高優先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如果被電網調度安排限發,則本質上一定是有較低優先級別的機組多發了電量,所以必須由多發的機組進行補償。”秦海巖就此直言,“在現實中,其實就是由火電機組進行補償。”
“山西作為老煤炭基地,正面臨能源轉型。做新能源這塊業務,是個不錯的選擇。”丁文磊向記者指出。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