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某種意義上分析,GX7海岸行拼的是自主根據地扎實不扎實?牢靠不牢靠?而這一切拼的正是人材的培養。在完成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后,吉利開啟了品牌和產品升級的新時代。
技師
45歲的劉生強是吉利售后服務中心的高級技師。是“吉利GX7海岸行”的16號司機。
背景是吉利GX7曾專門讓沃爾沃工程師幫忙進行了幾百項改進,這輛車的水平與兩三年前的吉利車完全不一樣,現在吉利車車內空氣質量很好,沒有異味-----李書福說。
老劉自參加GX7海岸行活動來,從鹽城一路開至天津又至山海關。不開車時,來自全國市場的咨尋電話不斷。他說,一天30多個電話是正常的。百分之五十的技術問題可通過電話指導4s店得到解決。
他十分自信的膽言是,"汽車就是層窗戶紙,一點就破"。而向老劉這樣的技師永遠是被合資爭奪的人材對象。
老劉是河南三門峽人。從河南鄭卅汽車中專技校畢業后回老家在政府部門工作了不到一年就辭職,干了汽車修理這運一行。2000年聽說吉利招兵買馬干自主,一門心思從三門峽趕到杭卅在吉利干了13年,絕對是吉利培養的“子弟兵”。
老劉曾在吉利東三省、內蒙、山東、河南、河北市場工作過10年。上至當地風土人情,下至各店的技術情況爛熟于心。絕對是個踏實的接地氣人物。
老劉說,技術只是一個人的馭于本事,對事物的預見判斷才是一個人的膽實。
老劉開車的特點就是不著急,不著急是老劉脾氣,對客戶講話條理清隙,充滿了一種吉利色彩的性格。與合資售后的傲慢確有不同。
老劉途中接了個客戶電話說,車不著打火了?弄了一個禮拜也沒查出來結果。車到北戴河宿營后,客戶來接他處理問題,往返花了兩個多小時。
第二天早上開車時,我問他,問題解決了嗎?他說,客戶在后備箱加了個低音炮,線接混了。類似這樣的問題每天都有,為什么我能解決,基層的人不能解決?好的技師因待遇都被挖走了,年輕的又因種種原因待不常。
他說,現在干自主就是一種堅持。有一年在呼倫貝爾遇到大雪一米內什么也看不見。我就不著急連續個把小時慢慢地開,終于開出大雪的區域。自主就是種寂寞,而寂寞并非什么都不干,要從專業的角度奮發努力學習,千方百計地縮短與合資的距離。
分析認為,老劉只是無數吉利職工中的普通一員,但他身上卻代表了一種自主對品牌和市場的持久掌控力及耐磨力。
售后技術市場更大的取決于以最快最有效的讓客戶滿意的途徑和方法。在這個問題上,自主與合資爭奪愈更加激烈。
這就是李書福為何拼命要在各地辦大學辦中專學校,為自主吸納、培養人材。同時開展了吉利千人和萬人的骨干培養教學規化。但卻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汽車市場的成熟度和對自主由衷的一種情節。
模塊架構
11月20日在南京-----吉利汽車舉辦今年全國近幾百名來自一線的服務大賽。而這種重復性技術的大賽為吉利培養了很多市場解決問題的能手-------尤其重點培養當前市場最缺的鈑金工,而對技師的培養是種反復比拼市場、較量市場和穩定上升通道的有效途徑。
反過來說,吉利GX7海岸行的意義是在于重新確立了自主價值坐標和市場標準,不是以往對自主的固化形態。關鍵是通過沃爾沃與GX7弄清了自主的努力方向和前進目標。如GX7海的岸行確立了-------是奮發有為清晰的價值坐標。
從某種意義上分析,GX7海岸行拼的是自主根據地扎實不扎實?牢靠不牢靠?而這一切拼的正是人材的培養。在完成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后,吉利開啟了品牌和產品升級的新時代。
特別在今年8月份,沃爾沃國產項目的獲批,隨著沃爾沃成都工廠60系列產品不斷國產化,以及在國內的品牌推廣和營銷擴張,沃爾沃國內市場份額將不斷獲得提升,沃爾沃品牌在國內的提升也將進一步幫助吉利品牌在國內的發展。
今年9月,吉利沃爾沃聯合研發中心在瑞典哥德堡開始試運營,未來雙方將聯合開發中級車模塊化構架和相關部件,從而為各自品牌的下一代中級車奠定技術基礎。
李書福表示,吉利和沃爾沃將共享基礎平臺模塊架構:沃爾沃未來要實現零排放、零傷亡,到2020年沃爾沃車不可能導致傷亡;吉利汽車要成為“最安全、最節能、最環保”的車,未來能進入歐美市場,成為世界車。
李書福認為,汽車要實現零傷亡、零排放,這些都是信息技術、智能化、自動化的聯合成果,未來傳統汽車業可能被信息化打敗。“各種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完全有可能改變現在整個汽車行業的結構和形態,”李書福提到,接下來汽車將由計算機和電池構成,“取消車輪”在可預見的未來里還是很難實現的。
對于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前景。李書福說,當前電池技術未有大的突破造成電動車短期內難以普及,另外電動車安全性問題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李書福說,特斯拉推出才幾年時間,它在路上跑的公里數還是很有限的,尤其是汽車產品,必須要經過十年、要經過一百萬公里,這樣的時間和歷程跨度檢驗,才能說明它到底行還是不行,所以現在問的太早。
“感悟世界、研究未來”,李書福用自己的話形容吉利沃爾沃當前的狀態。
近期新華社浙江分社記者提問李書福時:站在改革開放35年的節點上,中國民營企業想走得更穩、更遠、更快,您覺得還需要哪些素質,您對改革有怎樣的期待?
李書福說:從根本上講還是人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人才、市場化人才依然欠缺,在全球市場經濟領域里能夠打勝仗的人才確實不多。但我相信新的中央領導集體一定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已非常重視中國經濟的市場化改革和中國人才的市場化培養。建設一支兼備制定正確戰略并能高效執行、能打勝仗的隊伍,比什么都重要。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