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汽集團副總裁王曉秋
對于押寶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來說,2015年是喜憂參半的一年。在市場向好、銷量飆升的同時,新能源車型財政補貼也持續收窄。對于資金投入大、新能源產品剛剛進入發力期的上汽乘用車而言,壓力不小。
談到新能源車市今后的挑戰,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王曉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中國經營報》:目前,上汽新能源在技術領域實現了哪些具體的突破?
王曉秋:上汽已經自主掌握了“大三電”和“小三電”技術,形成了一個自己的體系。具體來說,今后上汽所有的新能源車都會用我們自己的BMS電池管理系統,我們因此具有成本優勢。此外,電池要做到保證安全性、使用壽命長、有耐力以及低成本是很難的,但我們已有國際供應商為我們代工生產,這樣就又有了質量優勢。接下來,我們還會進行“綠芯”發動機、變速箱技術的持續更新,不斷升級產品。
《中國經營報》:上汽乘用車對未來的新能源產品做何規劃?
王曉秋:根據最新調整,我們把新能源放在了企業發展的第一位,我們認為未來新能源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到2025年,新能源將成為未來動力的主流。因此,在接下來的兩三年內,上汽會陸續投放6款新能源產品。我們希望通過高品質的產品,來贏得消費者的口碑。
《中國經營報》:眾所周知,上汽乘用車在新能源板塊的資金投入巨大,這勢必對短期內乘用車公司的收支平衡造成影響,你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王曉秋:經濟效益并不是我們的全部追求,上汽乘用車在全力進行技術研發的同時,將繼續研判未來趨勢,從而推動整個行業向前發展。我們在新能源領域大量投入,正因為我們認為這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未來新能源市場的比拼,實際上是品質、性價比的比拼。我希望上汽新能源能在技術與品質上更勝一籌,且忠于消費者需求。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