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91免费视频观看|成人av小说|久久精品影视大全|亚洲第一伊人

歡迎訪問鋰電網(li-b.cn),鋰電產業鏈服務全平臺!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  廣告單價 |  鋰電資訊
首頁 > 資訊 > 新聞 > 清華大學研發讓新能源車邊行駛邊快充無線充電技術

清華大學研發讓新能源車邊行駛邊快充無線充電技術

來源: | 作者:admin | 分類:新聞 | 時間:2016-09-24 | 瀏覽:5864
文章頂部
摘要:在清華大學,“未來汽車團隊”還有11個“兄弟”。包括“未來機器人”、“未來醫療”、“未來航空”等等。他們同屬一個大家庭,叫做“最未來”。

日益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讓更多人關注無排放的綠色電動小汽車。北京市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已進行了兩輪的搖號,不過大部分期待擁有私家車的市民對電動車仍存有顧慮:行駛不到300公里就得充電一次電至少得6個小時,小區還需安裝專門的固定充電樁……這些限制因素都讓市民對電動車難以動心。

如果在不久的將來,當您駕駛著電動汽車在公路上飛馳,無論是直道還是彎道,無論是隧道還是橋梁,電動車一邊行駛就能一邊快速給電池補充電能。之前的顧慮還會存在嗎?這不是天方夜譚,來自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的本科生戴亞奇和同學們研發出的“自由”技術就能實現上述情景。這項技術獲得了清華大學第32屆“挑戰杯”科技競賽特等獎。

清華大學研發無線充電技術

發明緣起:研究未來汽車發現瓶頸

2011年,戴亞奇進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就讀。從小就對汽車有極大興趣的他在學校的課堂里如饑似渴地學習,很快就覺得“吃不飽”了,“我想按自己的興趣再深入一些研究汽車。”他說。2013年10月,他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了“未來汽車”興趣團隊。

這是一個神奇的團隊,團隊里的成員來自清華各院系。他們大膽想象,對汽車的各個相關領域進行深入探究。有人在研究可以轉動的汽車底盤,有人在鉆研更具流線型的車身外觀,戴亞奇則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無線充電技術。

他告訴記者,無線充電源于無線電力傳輸技術,最基礎的原理就是19世紀被發現的電磁感應定律,即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應線運動,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也就是說電磁場其實可以傳遞電量。”2006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發明了磁諧振式遠距無線充電。目前,諾基亞、三星、英特爾等知名企業已經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無線充電產品及研發計劃。

在研究中戴亞奇發現,由于磁場方向難以確定,目前無線充電技術的應用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充電線圈在接收能量時必須始終放在發射線圈正上方并固定角度使二者相對。一旦線圈位置或角度偏離,則充電的效率和功率都急劇下降。這個被動接受能量的“瓶頸”使得無線充電在未來的發展與應用都將遭到很大的影響,“我找遍了專利、學術資料,都沒有發現可以攻克這一難題的技術。”

戴亞奇決心攻克這一難題。

設計過程:發現“三線圈垂直測量接收法”

當年年底,他和其他幾名同學開始了“自由角度無線充電”的技術研究。他們首先想到的辦法是找到能夠測交流電磁場方向的裝置,找出其中的參數,再找到破解之法。結果卻發現,根本就找不到這樣的裝置。研究一度陷入困境。

“后來我們決定干脆自己動手‘白手起家’,設計一個能對準磁場方向并接收能量的裝置。”戴亞奇說。于是整個四人團隊開始進入攻堅階段。只要沒有課,他們就泡在綜合服務樓內的一間約10平方米的實驗室里,“有時做實驗晚了,就在那里過夜。”當年寒假,團隊成員“晚走早回”,只休息了半個月。

在一次集體頭腦風暴中,戴亞奇靈感迸發,他想到了能否利用三個電磁線圈相互垂直進行測量和接收的辦法。和同學進行交流后,他們很快在實驗室搭起了臺架,進行測試。結果真的成功了。 “當時的那種興奮絕對要超過考試拿100分。”戴亞奇說,為了保護辛苦得來的科研成果,他們立即著手為這一磁場方向測量方法和裝置申請了發明專利。

效果展示:半米距離“點亮”二極管

不久前,記者在清華大學見到這個“自由角度無線充電”的裝置。裝置的核心部件如同兩個圓環垂直交叉的陀螺儀,大小如同成年人的手掌。這兩個圓環又同時和一個方形框架垂直,“兩個圓環三個電磁線圈,這就是三線圈垂直測量接收裝置。”介紹,9米的傳輸距離,意味著能覆蓋18米寬的路面。沿著公路建起無線充電系統,道,這三個線圈中兩個用于測量電磁場,一個用于接收電磁場傳遞的能量。

分享到:

合作機構: ofweek鋰電網 | 電池在線網 | 亞太電池展 | 巨典展覽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覽 | 亞化咨詢 | 知行鋰電 | 高工鋰電 | 深圳市電源技術學會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鋰電網(li-b.cn) | 粵ICP備18158530號


掃碼關注微信
獲取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