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翔股份有限公司16日召開2013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全部14項議案,進一步明確穩步延伸鋰業產業鏈發展戰略。以期在擁有優勢鋰礦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資本市場兼并重組等方式,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實現一體化,在全球鋰業競爭中增強實力、提升行業競爭力。
股東大會交流期間,路翔股份介紹,在鋰產業鏈上游鋰礦--基礎鋰鹽--鋰電池(包括電池材料)等環節中,公司目前主要是做上游資源的開發。公司擁有的鋰輝石礦目前是國內儲量最大、品位最高、開采條件最好的礦山,今后會立足資源優勢,有節奏打通產業鏈。
談到資源優勢,路翔股份介紹,當前國際上控制鋰市場的仍然是三大巨頭,SQM、FMC、Rockwood三家鹵水提鋰企業和一家礦石提鋰企業Talison已經控制了全球80%的供給。國內市場上,我國鹽湖鋰產量太小,并且擴產有瓶頸。因為鹽湖中鋰是伴生金屬,如果要擴產,則對應需擴產主要產品如鉀肥,這不僅投資巨大、經濟效益較低,還要考慮主產品擴產后的市場消化能力。而路翔股份擁有的鋰輝石礦,其主金屬是鋰,伴生金屬是鉭、鈮、鈹等稀有金屬,可以綜合回收提升效益,不存在擴產瓶頸。
此外,鋰資源能否做電池,取決于其所含的雜質多少,因為鹽湖產鋰的雜質處理成本較高,所以專家認為,鋰輝石比鹽湖生產電池級碳酸鋰更有優勢。
公司認為,當前動力電池的發展超出預期,國家把發展新能源提高到能源安全的高度,目前28個城市都在推行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大巴項目。而無論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路線如何構建,都離不開鋰資源,因此,公司對鋰業產業鏈發展充滿期待。雖然當前產業鏈終端利潤尚未釋放,但公司相信只要技術方向正確,未來目標可期。
關于公司的鋰礦山擴建項目,路翔股份說,2013年公司啟動了很多前期準備工作,但因為征地進度滯后,導致項目進展不如預期,目前公司正積極與當地州縣互動。當前,因產品價格上漲,公司的礦產資源價值比去年重組時已經提升,但利潤的釋放還要看項目建設進度和市場需求釋放節奏,最關鍵還是征租地的落實問題。
據悉,鋰作為“工業味精”和“二十一世紀的能源金屬”被廣泛應用于玻璃、陶瓷、化工、醫藥、潤滑脂、電池、電子、機械等領域。傳統應用領域長期保持小規模增長,未來普遍被看好的主要集中于電池領域,特別是來自新能源領域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鋰需求量被普遍預計迅猛增加。業內專家預測,2020年全球碳酸鋰需求約36萬噸,而動力電池需求的碳酸鋰約達20萬噸。2012年前述兩個數據僅分別為14萬噸和不足2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