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總資產只有不到12億元的公司,要收購價值50多億元的澳礦,這注定是一場“蛇吞象”的博弈。
3月12日,天齊鋰業發布公告,成功完成定向增發31億元,主要用于收購澳大利亞文菲爾德公司(持有澳大利亞泰利森鋰業公司的100%股權)51%的權益。這意味著,由天齊集團攔截式收購泰利森股權,再通過增發注入上市公司的“蛇吞象”計劃已基本宣告完成。
這起四川上市公司最大海外并購案,過程充滿了懸念和暗戰。3月20日,回想起參與并購的90天,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接受記者采訪時,無限感慨。
被對手挑起的反收購
一個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小板企業,怎么起了這么大的野心,要收購擁有全球最大鋰礦資源的泰利森公司呢?這還要從泰利森公司本身說起。
泰利森旗下擁有全球第一大鋰礦,占有全球鋰資源約31%的市場份額,是目前全球最大固體鋰礦擁有者及供應商。中國市場80%的鋰精礦,都由泰利森供應。天齊鋰業的鋰輝石原料,也都由泰利森提供。“泰利森的資源太好了,收購它是遲早的事。但是我們企業小,比較保守,想的是逐漸收購。”蔣衛平說,美國鋰業巨頭洛克伍德突然爆出的收購計劃,讓這一切都提前了。
2012年8月23日,美國鋰業巨頭洛克伍德發布公告,擬以7.2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泰利森100%股權。這對天齊鋰業無疑是晴天霹靂。“一旦收購成功,中國的鋰產業將帶著鐐銬跳舞,基本變成低質的加工企業,一點話語權都沒有了。”蔣衛平決定發起反收購。
精心設計收購計劃
而在洛克伍德看來,天齊鋰業根本不是對手。“原因很簡單,根據洛克伍德和泰利森已經簽訂的協議,只剩下3個月時間,股東大會一開,批準收購,交易就能很快完成。它覺得我們一個小公司,不可能在3個月內,走完這么多的審批程序。”
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結果卻讓所有人吃驚。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省外管局、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外管局……所有部門都為此開辟“綠色通道”,加快審批速度。僅兩個月時間,收購需要的審批程序全部完成。
天齊集團的收購團隊開始實施精心設計的收購計劃——
第一步,在香港注冊公司,取了一個跟天齊無關的名字,用這個公司來履行收購程序。
第二步,暗中購買泰利森股權。一方面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市場收購泰利森9.93%的股權(加拿大證券法規定達到10%時需公告),另一方面通過場外市場收購泰利森10%的股權(達到15%需澳大利亞外資審查委員會即FIRB審批)。天齊集團攔截性收購19.99%的股權,成為泰利森的股東,若在股東大會上投反對票,洛克伍德的收購方案很可能通不過。
第三步,向泰利森董事會提出優于洛克伍德的收購要約。兩次加價,最終以高出洛克伍德報價15%的價格與泰利森達成了新的收購協議。
第四步,注入上市公司。天齊集團代天齊鋰業進行收購,完成后天齊鋰業實施定向增發融資,向天齊集團購買,最終將泰利森注入上市公司,完成整個交易。
避免“蛇吞象”后遺癥
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表示,現在還剩下一些收尾工作,預計6月底前收購可全部完成。屆時可通過文菲爾德持有泰利森的控股權益,日常財務和經營決策權將掌握在天齊鋰業手中。
近年來,民企“蛇吞象”不鮮見,但是“蛇吞象”的后遺癥也頻頻出現——并購成本高、資金壓力大、管理難度大。蔣衛平沒有諱言這點:“很多人都問我,‘蛇吞象’之后,你能不能消化?”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