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寧德時代或投50億美元在北美建廠
近日,知情人士透露,寧德時代正考慮斥資50億美元在北美建設一座電池工廠,為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客戶供貨。據悉,寧德時代計劃使新工廠的年產能高達80 GWh,新工廠將生產鎳錳鈷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最終將雇傭多達1萬多名工人。
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寧德時代的高管曾于本月早些時候赴墨西哥開會討論此時,除墨西哥外,寧德時代還考慮在加拿大和美國建廠,但擔心勞動力供應和其他貿易問題。寧德時代在中國的一位發言人拒絕就在北美的擴張、計劃中的投資和工廠選址發表評論。
2. 小米首款工程樣車三季度公布
3月21日,據手機中國消息,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透露,今年第三季度就可以看到小米工程樣車了,并且表示“一定會突破大家想象”。
小米在2021年3月份官宣造車,去年9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冊,注冊資本為100億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雷軍,標志著備受關注的小米汽車迎來了關鍵性的里程碑。
據了解,小米汽車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兩期建設整車工廠,工廠累計年產量預計為 30 萬輛,一期和二期的產能均為 15 萬輛。2024 年小米汽車的首車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線并實現量產。
3. 現代汽車向北現增資1萬億韓元
3月21日,現代汽車對外表示,公司與北汽集團的合資企業北京現代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虧損62.8億元人民幣(約1.2萬億韓元)和50億元人民幣(約9500億韓元)。在過去的兩年里,其損失超過了2萬億韓元。因此為了擴大電動汽車事業,現代汽車決定向其增加近1萬億韓元的投資。
北京現代成立于2002年10月,初始資本為20.36億美元,由現代汽車和北汽平分,他們的合作期限是30年。然而,北京現代的經營狀況一直在惡化。其銷量在2016年達到了114萬輛的峰值后迅速下降。2021年度銷售總額為385000輛,僅為年初設定的560000套年度目標的55.4%。
4. 威馬上調在售車型價格
3月19日,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發布消息稱,受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供應商供貨緊張等因素影響,將對在售車型價格進行調整,綜合補貼后售價上調幅度為7000-26000元不等。威馬汽車表示,此次價格調整將于3月28日零時生效。
目前威馬品牌旗下共有四款在售車型,分別是定位為緊湊型SUV的威馬EX5,當前售價14.98-16.38萬元;定位中型SUV的威馬W6和威馬EX6,當前售價分別為16.98-23.98萬元和23.99-27.99萬元;定位轎車的威馬E.5(針對出行市場),當前售價15.01-17.01萬元。
對于此次具體車型漲價信息,威馬目前尚未公布。
5. 廣汽本田將發布全新電動品牌
近日,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廣汽本田將于3月29日發布全新電動品牌。廣汽本田也將成為合資品牌中第一家成立單獨純電動品牌的車企。
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廣汽本田旗下產品包括純電動緊湊型轎車繹樂EA6和純電動小型SUV VE-1。另外,全新純電動緊湊型SUV 廣汽本田 e:NP1 也有望在今年上市。
6.億緯鋰能再獲一國際客戶定點
3月18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了Robert Bosch GmbH (下稱“博世”)發出的供應商定點通知,公司被選定為博世的供應商,為博世提供鋰離子動力電池,用于全球市場電動汽車的輔助應用。
這是億緯鋰能繼寶馬、戴姆勒、現代、捷豹路虎等多個國際客戶后,再獲一國際客戶產品定點。也意味著億緯鋰能動力電池產品已獲得國際市場多個客戶的認可。
7.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合作伙伴達成戰略合作意向 布局電池原材料供應鏈
3月21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華友鈷業和青山集團簽署兩份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以進一步鞏固在國內電池價值鏈中的地位,加強在快速增長的電動出行領域的競爭力。此次合作旨在實現成本優勢,確保原材料供應,實現透明、可持續的供應鏈,同時加強在包含前驅體、正極材料等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協同。
正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主要組成部分,決定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同時也占據了動力電池的大部分成本。此次合作將有助于實現集團電池成本降低30%-50%的長期目標,同時通過技術協同不斷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等關鍵性能。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將與華友鈷業和青山集團組建一個專注于鎳、鈷原料生產的上游合資公司。同時還計劃與華友鈷業建立專門從事鎳、鈷硫酸鹽精煉、前驅體加工和正極材料生產的下游合資公司,以支持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雄心勃勃的新能源汽車增長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