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隨著2021政府工作報告出爐,年內政府工作任務和目標也獲得明確。報告中對部分“十四五”目標任務進行了量化。產業政策核心依然是“國家戰略科技創新”與“雙循環擴內需。同時,經濟增長目標重回報告內容,6%的目標基本重回疫情前軌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碳達峰、碳中和訴求下的環保升級成為亮點。報告中專門有一個段落提及碳中和工作安排,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連續7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能源汽車今年首次缺席,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僅提及“大力發展新能源”,未再單獨提及新能源汽車。
回顧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曾明確提到”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始于2013年,總體上呈現補貼力度逐步下降、對技術指標要求逐步提高的趨勢。2020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已更多向低成本和高安全性傾斜,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繼續退坡20%。兩會召開前,各機構已紛紛預測,政策將引導至新能源汽車基礎建設、配套設施。
本次的2021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實提到將“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川財證券從政府工作報告看新能源領域,點評稱過去幾年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明顯提速,在充電樁建設數量、選址優化、充電功率有效提升后將有效解決新能源汽車行駛里程不足、充電難、充電慢的卡脖子問題,促進行業快速向好發展。
關于去年被激烈討論的電池回收,川財證券點評稱,我國新能源汽車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銷量持續創月度新高,動力電池需求旺盛,但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將會產生很多淘汰的動力電池,,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體系有利于構建動力電池從生產到利用再到回收再利用的循環體系,助力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雖新能源車本次未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現身,但伴隨著全球碳排放標準趨嚴和降本增效的不斷推進,新能源車銷量高速增長,仍將帶動新能源車產業鏈景氣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