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冷冬過境,2020年賣爆的電動車卻頻現低溫“趴窩”情況。針對近期北方城市遭遇寒潮氣溫驟降,一些電動汽車低溫環境性能下降問題,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表示,工信部正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其具體項目包括加快低阻抗成膜添加劑、全氣候電池等研發和產業化,并抓緊研究制定相關技術規范,要求汽車企業加強售后服務。目前,重點企業、行業機構已積極行動起來,發布冬季用車指南,增配售后服務力量,布局科技攻關項目。
剛剛結束的2021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也明確了“電池技術創新+電池系統創新”的路線方針,論壇理事長陳清泰稱,目前技術迭代后零部件的技術壁壘尚未形成,給新的進入者提供了機會。在新能源低阻抗成膜添加劑中,EMC(碳酸甲乙酯)能改進低溫充放電性能,國內主要產能集中于石大勝華、東營海科、遼寧港隆、遼陽百事達等少數企業。
1月15日,廣汽埃安發布兩款全新超級動力電池預告:分別具備“8分鐘充電80%”和“1,000km續航”的性能,前者為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后者為硅負極電池,飛速使其股價拉漲停,并拉高A股石墨烯板塊,引發市場對電池新技術解決目前“痛點”的探討。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王朝陽院士團隊也研發出一種新型磷酸鐵鋰電池,僅需充電10分鐘,即可續航約250公里,而且成本僅與傳統的內燃機相當。該電池另外一大特點是,全氣候電池,且能實現250公里的高續航能力。并通過了第三方、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測試。東方財富證券何瑋提示,磷酸鐵鋰在乘用車應用回潮,疊加各 個領域的需求逐漸起量,預計 2021 年行業將進入高增期,建議關注相關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