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全面退出,對外開放的趨勢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暗流涌動的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又來了新的攪局者。
據報道,以日本松下,韓國LG,三星為主的日韓電池巨頭正在加碼中國市場,準備卷土重來。
如果不再有政策的呵護,最近剛過會的獨角獸“寧德時代”準備好了么?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本篇文章我們就聚焦在我們的鄰居,韓系電池巨頭LG。
發展歷史
LG化學成立于1947年,1995年開始研發鋰電池,2000年開始開發車用鋰電池,到2009年第一款混合動力車量產,可謂“歷史悠久,底子深厚”。
從發展歷程來看,在LG面前,寧德時代只能是后起之秀。
全球總攬
LG化學在全球一共有四個研發中心,以韓國大田為主,在中國南京,歐洲法蘭克福以及美國都有研發機構。
全球一共有四個工廠,其中韓國工廠(產能6GW)和中國工廠(產能3GW)生產車用,儲能電池以及3C領域的電池,在波蘭(產能5.6GW)和美國(產能2.2GW)的工廠生產車用電池。
到2020年,其全球預計產能為67GW,市場增長最快的為歐洲(產能38GW,增長570%)以及中國(產能13.4GW,增長400%)。
業務情況
從09年開始,LG一共承接了全球18個OEM(覆蓋歐洲/北美/亞洲),總共63個項目。在路上一共有超過140萬汽車搭載LG的動力電池,裝車量超過1.6億顆電芯。
根據以上數據,汽車人參考認為,LG才是真正意義上全球動力電池企業。
根據LG的報告,各數量占比如下圖:
汽車人參考認為,由于LG的全球屬性,以上數據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
在全球市場,混合動力汽車占比不少,而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平分秋色,另外行業里面比較關注48V電池,裝車量還很少。
產品2020年
采用軟包電芯,純電動汽車應用會由目前的VDA尺寸演變為成為長尺寸,能量密度2020年為250Wh/Kg (78Ah),混合動力汽車應用的電芯能量密度2020年為213Wh/Kg (41Ah)。
對于模組,采用VDA模組(1P12S/2P6S/3P4S)以及長尺寸模組(3P4S)兩種形式。
從2020的產品線來看,LG的技術路線似乎比較保守,產品朝著單一尺寸化的方向發展。
這應該與全球主機廠電動汽車平臺化,采用一種類型的電芯和模組趨勢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