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前幾年,中國人忽然流行起去日本買電飯煲、馬桶蓋,這就奇了怪了。
你說咱中國的家電業也不差啊,為啥群眾們還是這么熱衷于日本的電器產品呢?
其實說到底,還是日本的工匠精神征服了國人。
如果你對日本的工業體系有過深入的研究,就不得不佩服于他們產業分工的細致,許多工廠幾十年專注在自己的細分領域里,精益求精的改進流程和品質,做到極致。
那種對細微事物的長久專注,跟我們的互聯網思維、追風口思維,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這或許就是消費者寧肯舍近求遠的原因所在吧。
其實,這么多年來,日本工業體系在中國生根發芽,比如豐田、本田、日產等名企在中國建了無數的合資廠,他們的門徒也已經開枝散葉。
譬如,A股里就有一家日資控股的上市公司,其骨子里便流淌著日本的工匠精神。這家公司,名喚東睦股份(600114.SH)。
東睦股份過去叫寧波東睦,2004年5月A股上市。
曾經有一陣子,放開外資企業在A股上市的消息傳得火熱,柯達、聯合利華等大公司都摩拳擦掌,躊躇滿志。
但沒料到,第一家獲得上市特批的,竟是一家默默無聞的企業。
那天,來到上交所敲鐘的,是一位年近百歲的日本老人,名叫小山星兒。多么可愛的名字!
話說當年,89歲的小山星兒帶著數萬美元的機器設備來到寧波,出任寧波東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東睦的背后,是日本睦特殊金屬公司和寧波粉末冶金廠兩位股東,日資持股高達60%。
在小山星兒的領導下,東睦的業績飛速增長,產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并最終在十年之后將東睦送上了IPO的成人禮。
上市之后沒多久,小山就辭去了公司董事長的職務,告老還鄉。那一年,他已經99歲了。小山走后,原公司副董事長蘆德寶升任董事長,決策大權落到了中國人手里,不過副董事長依然是日本人池田修二。即使經過多輪的股權稀釋和轉讓,睦特殊金屬如今持股13.85%,依然是東睦的第一大股東。日本的工匠精神依然沒有變色。
更重要的是,在東睦所從事的粉末冶金領域,其市場份額高達四分之一,甩開第二名十個百分點以上,競爭力依然強大。
粉末冶金,這個詞是不是好像在哪見過?
沒錯,在之前介紹精研科技的文章里,我們提到過粉末冶金這一技術。
粉末冶金是用金屬粉末為原料,經過成形和燒結,制造金屬材料、復合材料以及各種類型制品的工藝技術。
精研科技運用的金屬注射成型(MIM)技術,是高級的粉末冶金技術,但目前受制于技術瓶頸,生產出來的產品尺寸較小,只能適用于精密電子產品。
那么,有沒有辦法可以將市場拓展到規模更大的汽車和家電行業呢?
當然是有的,如果將規格和要求放寬一點,其實一般的粉末冶金技術就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了。畢竟,相對于傳統的鑄造、壓延技術,粉末冶金具有原材料利用率高、生產成本低、精度高、輕量化等優點,很多特殊領域還是可以大顯身手的。
從歷史上來看,粉末冶金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可以追溯到1940年,當時一家美國汽車公司將發動機的油泵齒輪改為了粉末冶金齒輪。從此之后,人們就意識到了粉末冶金的魅力,將汽車的發動機、變速器、底盤紛紛換上粉末冶金的配件。到今天,美國的一輛汽車粉末冶金使用量,已經從最初的20克增加到了20千克。漲幅超過千倍!
然而和美國汽車業相比,咱們中國汽車業的單車使用量還在4.5千克左右,遠遠落在后面。潛力,就是機會。
3月20日,東睦發布了2017年年報。其中營業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21.5%;歸母凈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70.6%;除去主要的補償款3780萬和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2581萬的扣非凈利潤2.4億元,同比增長44.8%。作為一個汽車行業上游的零部件公司,汽車行業本身的增速已經放緩了,為何東睦還能獲得如此驚人的業績增長呢?
讓我們深入進去,一探究竟。
東睦現在主要有兩塊業務,第一塊業務是粉末冶金制品,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占總營收的90%,另一塊是軟磁材料,僅占營收的9%。在粉末冶金制品里,汽車配件是主導,隨后是壓縮機配件,以及少量的摩托車配件。而在汽車配件里,VVT和VCT零件產品是公司的王牌。VVT,可變氣門正時系統,能夠根據發動機的運行狀態調節氣門控制進氣和排氣,作用是降低油耗,提高汽油燃燒效率;VCT,即可變凸輪軸正時系統,是VVT技術具體實現的另一種方式。
2017年,東睦的VVT定子、VCT鏈輪、變速箱粉末冶金油泵轉子,三大業務線齊齊發力,最終帶動了汽車配件業務的爆發。還有壓縮機配件產品,業績也相當不錯,銷售額同比增加了25.8%。一家公司的主業增速能夠遠遠超過他的下游市場增速,唯一的解釋只能是他的行業競爭力在上升,掠走了更多同行對手的蛋糕。
事實上也是如此,2017年東睦的毛利率為35%,這已經是連續第五年的增長了。如果你細看公司的原材料成本,就會發現,2017年竟然同比增加了27.9%!在上游原料成本增速超過銷售額增速的情況下,這家伙的毛利率竟然還能提高0.5個百分點,這是多么神奇的存在!如果你對東睦有更深入的研究,其實答案并不難找。
第一是長久精益求精帶來的生產效率提升;
第二是高研發投入帶來的創新競爭力;
這些,說開了,就是工匠精神的體現而已。
4值得重視的是,東睦的另一塊業務,軟磁材料。雖然這塊業務目前占比很低,營業收入也才1.6億,但成長空間卻不容小覷。所謂軟磁材料,包括合金粉末、鐵粉芯和合金磁粉心等產品,“軟”主要體現是,材料容易磁化,而且容易退磁。這種特性被廣泛的應用于新能源產業,比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太陽能、UPS電源……潛力不要太大啊。
也正因為看到了這塊的前景,東睦在2014年收購了一家叫科達磁電的公司,開始軟磁材料的布局。三年過去了,經過一番探索,東睦已經在這個行業站穩了腳跟。最明顯的標志就是,東睦已經成功打入特斯拉的供應鏈,成為其二級供應商,同時也成為了博格華納、麥格納、舍弗勒等全球一線汽車零部件公司的供應商。
打入了大客戶的好處很明顯,你再也不需要花錢在那些營銷、公關、雞零狗碎的事情上了,專心致志于產品修煉就好。反應到財務數據上,2017年公司銷售費用率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三項費用整體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毛利率上升的同時,凈利率也因費用的良好控制繼續提升。
5大家別忘了,我們在文章一開始就提到了,東睦是日系出身的公司。這層關系帶給了他一種很多人都沒有留意到的特殊好處。粉末冶金這個行業,其實技術已經是很成熟的了,關鍵在于生產設備。偏偏這個行業的生產設備還全部需要進口,比如CNC成形壓機最好的在日本,推桿式燒結爐最好的在美國,燃氣式網帶爐最好的在德國。
得益于日系股東的優勢,東睦能夠先人一步的獲得從日本住友、良塚精機等業界巨頭的先進設備和生產技術。一步先,步步先,再加上管理層對產品質量和技術的追求,想不贏都難。2016年年底的時候,東睦搞了一個定增5.77億的募資,其中近4億用于“年新增12000噸汽車動力系統及新能源產業粉末冶金新材料技術改造項目”。這是一個拓展新能源車市場的拳頭項目,重金下注,勢在必得,預計待項目完全投產后將每年產生6.7億的收入。
項目建設期三年,截止2017年項目進度已達71.12%,離投產之日越來越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