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經濟發展的硬道理,尤其是在鋰電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近日有媒體持續曝光鋰電行業新技術,在此鋰電網小編給各位劃重點了。
美專利局曝光:蘋果正在研制折疊電池
上周,有外媒表示蘋果正在研制折疊技術,最近美國專利局也驗證了這一點。
如果要想制造折疊手機,那么手機電池和屏幕都得滿足可折疊性,根據美國專利局的消息,蘋果已經在著手準備可折疊的電池了。
從國際的市場來看,折疊技術是之后手機發展的趨勢之一,不僅蘋果在籌備,三星、華為等也都在進行著相關的研制工作。
中科院研發出一種高效低成本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該工作對研究基于多價載流子的新型儲能器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為了緩解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資源短缺及環境污染問題,各個國家正在加快對太陽能、風能、水利、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但可再生能源具有非常明顯的間歇特性,需開發低成本、高效的儲能技術與其相配合。目前廣泛使用的鋰離子電池是一種優異的電化學儲能技術,但鋰資源的儲量非常有限,且分布極為不均,導致鋰離子電池的成本高昂,且回收困難,限制了其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的廣泛應用。開發基于低成本、易回收的新型電化學儲能器件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及應用前景。
據此,唐永炳團隊成員王恒、王蒙等人研發出了基于+2價鋅離子為活性載流子的新型高效低成本混合超級電容器。該器件對廉價的鋅箔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同時將其作為負極活性材料和集流體,以環保生物質活性炭為正極,溶有鋅鹽的有機溶劑為電解液,通過鋅離子在負極的還原/氧化反應以及陰離子在正極的吸附/脫吸附反應,實現電容器的可逆充放電。鋅的儲量豐富,離子為+2價,可使基于鋅離子的混合超級電容器獲得高能量密度的同時,保持低成本、易回收等優勢。經過系統優化后,這種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獲得了優異的電化學性能:1725W/kg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高于52Wh/kg;并且220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高于91%。在可再生清潔能源領域的規模化儲能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相關研究成果以A Novel Zinc-Ion Hybrid Supercapacitor for Long-Life and Low-Cost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為題,發表在儲能材料領域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的資助。
美國高校研究團隊研發出可伸縮生物燃料電池
近期,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種可伸縮的生物燃料電池,可以從汗液中提取能量,為LED和藍牙適配器之類的電子產品供電。
該型電池由一排圓點組成,每個圓點之間由彈簧形狀的結構相互連接。一半的圓點組成電池的陽極,另外一半則組成陰極。這種彈簧狀的結構可被拉伸和彎曲,從而使電池具有柔性,并且不破壞陽極和陰極。
生物燃料電池具有一種酶,它能氧化人體汗液中存在的乳酸以產生電流,從而將汗水轉變成一種能量源。為了提高能量密度,工程師們采用絲網印刷的方法,在陽極和陰極的頂部構建了一個三維碳納米管結構。該結構讓工程師們能為每個陽極點加載更多的酶,這種酶能在陰極點處與乳酸和氧化銀發生反應,從而產生電能。
新型生物燃料電池與現有的可穿戴的生物燃料電池相比,單位表面積產生的能量要高出10倍。未來,它有望為一系列可穿戴軍用設備供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