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除了價格從2015年最高位40萬元/噸下降到目前16萬元/噸,六氟磷酸鋰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巨變。
今年以來,六氟磷酸鋰市場主要在價格、毛利率、營業成本三大方面發生變化:
一是價格:新增產能釋放,處于下行通道。從需求端來看,動力電池企業投擴產項目雖多,但受技術升級節奏緩慢、配套關鍵材料存在缺口、忙于強檢、整改產線等多種因素影響,電池企業上半年需求從5月份才開始大幅度增長;從供給端來看,截止至9月初,包括多氟多、必康股份、天賜材料、石大勝華等企業新增投產產能達12000噸。
在下游電池需求未達預期背景下,六氟磷酸鋰已經呈現出結構性產能過剩局面,價格自然也開始下調。
二是毛利率: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下滑成為行業趨勢。六氟磷酸鋰一直是鋰電池材料中技術門檻較高的領域,多年來,攻破其技術關口的國產企業數量增多,目前能夠量產的企業有8家,尚在規劃中的企業有3家。毛利率也從此前日本壟斷局面的80%比例降至目前67%-70%范圍。
三是營業成本:原材料市場傳來持續漲價訊息,壓力加大。HF等原材料價格從2016年來持續上漲,而在今年動力電池產業鏈降成本環境下,不少六氟磷酸鋰企業也只能選擇自我消化這波漲價潮,營收成本大多呈同比增長趨勢。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分析認為,2017上年六氟磷酸鋰價格、毛利雙雙跳水,既有其特殊的原因,比如新增產能釋放、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營業成本加大等;也與其所處的動力電池提質降本大環境密不可分,除了六氟磷酸鋰之外,隔膜、電解液、負極等材料均出現下滑,這也是動力電池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然表現。
【變化一】12000噸新增產能釋放
在今年4月份左右,高工鋰電在《六氟磷酸鋰Q1最低跌至20萬元/噸 誰是幕后推手?》中分析指出,第一季度六氟磷酸鋰價格從2016年40萬元/噸跌至20萬元/噸,價格降幅高達50%。
彼時,新增產能釋放、下游需求不大、清庫存壓力成為六氟磷酸鋰今年一季度降價的三大“幕后推手”,而這也直接影響到多家六氟磷酸鋰企業2017上半年業績情況。
產能方面:根據企業公開信息,高工鋰電初步統計,包括多氟多、必康股份、天賜材料等企業新建產能在今年9月之前均實現投產,根據下表顯示,目前國內六氟磷酸鋰總產能20380噸,正在規劃產能達34100噸。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包括多氟多、必康股份、天賜材料、石大勝華等企業截止目前新增投產產能達12000噸,大幅緩解2016年六氟磷酸鋰供給趨緊狀況。
需求方面:今年上半年動力電池企業需求不及預期,影響到產業鏈上多款材料企業的業績。尤其在第一季度,大部分電池企業忙于過強檢或者為提升能量密度而調整產線,開工率并不高,直至5月份,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才開始全面開啟滿產節奏。
業內人士認為,2017下半年動力電池需求量將比上半年有所提升,這將帶動六氟磷酸鋰市場需求。
清庫存:這主要影響在第一季度,后期電池企業需求回暖,六氟磷酸鋰企業庫存壓力減緩,后續影響并不大。
【變化二】毛利下滑成為行業現象
毛利率下滑是今年上半年甚至截止9月初以來,六氟磷酸鋰面臨著的第二大明顯變化。根據各大企業年報披露數據顯示,毛利率下滑并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大趨勢。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長期以來,依賴高技術門檻維持高毛利的六氟磷酸鋰,近年來國產新增企業增多,競爭越發激烈;二是2017年補貼新政正式實施,并且根據國家對動力電池市場的規劃路線,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鏈面臨著降成本的壓力,作為鋰電池材料中的重要一環,六氟磷酸鋰毛利下滑也是大勢所趨。
2004年之前,六氟磷酸鋰一直被日本的瑞星化工、森田化學和關東電化所壟斷,直到2008年-2013年期間,國內才涌現出多氟多、天津金牛、天賜材料、必康股份、新泰材料、衢州杉杉等真正量產六氟磷酸鋰的企業。
尤其在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帶動下,宣布進入的企業開始增多,譬如永太科技、石大勝華、宏源藥業、北斗星化學、比亞迪等。
實質上,多年來,一直試圖進入六氟磷酸鋰的企業并不在少數,但技術的高門檻將不少上市公司阻攔在市場之外。
早于2012年11月底,電解液龍頭國泰華榮便宣布擬增資控股子公司亞源高科建300噸六氟磷酸鋰項目。然而一年之后,2013年11月底,國泰華榮又公告稱,終止上述項目并注銷亞源高科,至今已無投入研發六氟磷酸鋰的任何消息。
甚至六氟磷酸鋰還成為不少上市公司圈錢的噱頭。2013年左右,四川省某材料上市公司便以研發量產六氟磷酸鋰項目作為延緩其股價下跌的資本手段,然而至今3年多過去,并未見這家上市公司在六氟磷酸鋰領域身影。
技術高門檻形成高毛利,利益驅使下,的確衍生出上述亂象,但歸根結底,催生了一批優秀的國產六氟磷酸鋰企業。隨著突破這一技術難關企業的增多,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毛利下滑自然成為顯著趨勢。
【變化三】原材料漲價導致營業成本加大
從多家六氟磷酸鋰企業年報中可以發現,自2016年以來,HF等六氟磷酸鋰原材料價格在上漲,尤其在今年國家環保督查小組開展嚴打活動后,多款化工類材料企業停產甚至被停產。目前,六氟磷酸鋰企業多以自我消化為主,這導致營業成本增加。
但這波漲價潮所帶來的營業成本壓力在短期內將維持,尚不足畏懼,基本上六氟磷酸鋰企業供應鏈、生產等成本管控較高,并且不少企業已經針對展開應對市場風險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