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2月8日上午高工鋰電年會“從系統角度看動力安全與續航”專場中,新嘉拓研發總監周研做了題為“如何提升鋰電設備生產的智能化水平”的主題演講。
新嘉拓研發總監周研
智能是什么?周研采用類比心理學智能的定義,智能化在心理學上定義為智慧和能力兩個方面,智慧分為感覺、記憶、思維。
類比到設備上,感覺就是測量、傳感器,方式是如何測量,將溫度信號或者張力信號,或者其他的生產信號感覺到,感知到,這是智慧的一部分,儲存出來。
類比人類的記憶儲存的能力,設備過去只是短時間的儲存,現在PID控制接近幾千萬數據。目前發展到工控機,甚至有的電池廠對MES廠提出的要求更高。
思維類比算法,大多數鋰電池設備上應用智能化采用PID,現在開發智能化閉環調節的涂布頭。針對多因子多輸入,發現它無法滿足我們的要求。未來模糊算法、人工神經網絡等會有更其他的智能算法會逐步參與應用。
能力,最重要體現在行為和語言上。對于設備來說,是否滿足客戶的需求,精度是否增加,效率是否提高。而語言體現在人機交互,可能是大屏幕展示,一些數據和報表,可能是其他的傳媒方式,可能通過手機的APP,和人類進行信息溝通。
如何實現智能化,周研認為,智能化應該以客戶需求為前提,不能簡單的智能,把一個門裝電機,門的開放狀態拿一個大屏幕顯示,弄一個儀表盤類似是智能化,但這不是智能化追求的目標。
鋰電池的生產需要有不同的規模,智能化不是簡單的讓設備自己會動這樣的簡單的智能,而是要滿足客戶真正的需求。周研同時強調,簡單的數據存儲是不夠的,智能化還應該有自我學習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