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這一新興應用模式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大城市落地,收獲不少簇擁者,一些從業者也堅定地認為,分時租賃將有利于未來的城市交通。
基于互聯網的汽車共享平臺,使用新能源汽車分享租賃的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查詢附近網點,租用停在該網點的新能源汽車自駕到目的地附近的網點還車,然后根據個人用車需求按小時甚至分鐘來付費。這一模式比傳統的按天租賃更加靈活,更有效率,而與新能源汽車的優勢互補更是為之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是城市交通的未來,因為它讓整個城市停車、堵車問題得到緩解。”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榮文偉對記者說,“德國慕尼黑就因為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的使用多出1500個車位。有統計顯示,目前一輛車一天約1.5個小時在行駛,其余的20小時至23個小時停在車位上,而分時租賃可以讓一輛車在路上跑6個小時到9個小時,用車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同時也釋放了更多停車資源。所以有人說,一輛分時租賃汽車可以替代8輛私家車。”
消費者對分時租賃的接受度出乎榮文偉的意料。“我們沒想到推行速度這么快。我們的新能源車分時租賃品牌EVCARD去年1月份正式在上海市推出,當時會員有2000名,現在已經有13萬會員,且會員使用率遠遠超過我們想象。”
中銀國際分析師彭勇表示,分時租賃無需駕駛員,有望依托成本優勢異軍突起。由于在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推廣、緩解城區交通擁堵等多方面作用巨大,中央和各地政府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發展,如上海優先保障用于分時租賃的純電動汽車額度需求,每年額度安排不少于4000輛。作為城市綜合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分時租賃將迎來爆發期。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擴張有兩大制約因素:一是相比出租車來說分時租賃價格優勢不明顯;二是重資產模式讓運營企業負擔重。短期內,分時租賃運營企業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中信證券分析師許英博表示,從外部環境上看,各發達國家主要城市搭乘傳統出租車出行的費用大約是分時租賃的2到3倍,高價格為孕育分時租賃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而國內出租車價格較低對汽車共享起到一定制約作用。北京作為我國出租車收費最高的城市之一,相同里程下出租車費用不足巴黎和紐約的一半,預計20公里以上才會體現出分時租賃的競爭優勢,這導致受價格導向的消費者沒有足夠的租車動力,而較低的定價也讓分時租賃運營企業難以獲利。
分時租賃初期投資金額較大,需要與大規模建造充電設施和車樁位設施、道路輔助資源投入、二手車回收等其他配套設施充分聯動,短時間內很難有較高回報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