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兼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理事長 付于武
時下,在業內引起廣泛爭論的低速電動車到底能不能獲準進入汽車市場?與世界差距明顯在拉大的我國新能源汽車,要怎么辦?怎樣的人才才能推動企業、行業的創新發展?帶著這些業內熱議的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兼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理事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成員、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的推動者,以及SAECCE技術年會的創辦者付于武。
低速電動車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一度被認為是汽車發展的“倒退”。對此,付于武表示,低速電動車的發展,適應中國國情,亟待“轉正”。他認為,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城鄉發展的差異化,電動汽車的發展一定要適應中國國情,針對不同的城市應有不同的車輛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畢竟“電動車不能只搞特斯拉這樣的高端豪華車型,我們需要接地氣的車。”對于低速電動車,付于武認為應該秉承“尊重不蔑視、引導不扼殺、管理不放棄”的原則,規范這一特殊行業。
作為電動汽車百人會“小型低速電動車項目”負責人的付于武向記者透露,目前,國家相關部委也在積極調研,設立產業發展標準,未來,沒有技術基礎、不符合產業標準的企業將被淘汰,更多物美價廉的電動車將進入市場。而除了行業標準之外,還需要制定合理的上牌制度,對低速電動車的駕駛人群進行合理合法的有效管理,從而保證道路交通和人身安全。低速電動車究竟需要多久才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付于武的回答是,“我們已經看到了曙光”。
除了電動汽車之外,中國汽車工業還面臨著其他的產業發展路線如小型化、輕量化、智能化等帶來的多重壓力。如何在應對這些壓力的同時,完成汽車工業從大到強的轉變?自主品牌又該如何抓住這個轉型的機遇進一步發展壯大而不是被吞并蠶食?付于武給出了兩個答案,一是加快汽車人才尤其是本土人才的培養,二是促進先進技術的國際交流。在他領導下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在這兩方面,已然交出了一份成績斐然的答卷。
在付于武的帶領下,經過20多年的精心培育,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已然成為了中國汽車行業內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深、國際化水平最高的技術交流平臺,每年都能吸引上千名來自美、德、日、韓等多國汽車工程師到會參與交流。今年的SAECCE在規模上更甚以往,將奉獻300多場高水平的技術報告,涵蓋了汽車業內最熱點的技術話題,如低碳汽車、自動駕駛、車聯網、汽車電子、先進制造、輕量化車身會議以及車輛安全論壇等。為了增強現場交流的效果,SAECCE還實行“會+展”的并軌模式,借助同期一萬平方米的展覽區,將會議中的先進技術與現場產品展示緊密結合,避免了“交流泛泛而談、展覽缺乏技術支持”的會展通病。此外,今年的2014 SAECCE還特別增加了試乘試駕環節,由通用和博世分別提供最新的技術產品,包括通用在9月剛剛全球首發的最新環保汽車——雪佛蘭EN-V概念車,參與者可以親身體驗技術進步帶來的先進成果。付于武相信,通過這一系列的技術交流和實物展示,可以最大程度地促進行業內技術的發展。
當談到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工業發展時,付于武一再強調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尤其是本土高端汽車人才的關鍵作用。為了避免人才缺失對行業、尤其是自主品牌發展的桎梏,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在多年前已經開始了專業人才的培育計劃,途徑主要是年會平臺內的青年工程師論壇,以及現在已經扎根湖北襄陽的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FSC)。2010年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青年工程師論壇首次試水,就受到了當時在校大學生的熱烈歡迎,在現場與到會專家進行了熱烈的互動。與此同時,FSC也已連續舉辦四屆,規模不斷擴大,參賽的大學團隊已近百支,為國內優秀汽車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搭建了公共平臺。今年在2014 SAECCE上,更為FSC優秀學子特設汽車類應屆生招聘專場,以形成“人才考核-發掘-培育-應用”的專業服務。
付于武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的人才培養上,我們更要充分發揮創新性思維,并通過學術交流促進技術進步和人才培養,讓多學科在創新思維制造下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動行業發展。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