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近日隨新能源乘用車創新聯盟組織,調研了部分自主品牌電動汽車制動系統生產企業,驚訝地發現,我國政府正在全力推進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出現了與傳統汽車產業相似的嚴重問題:那就是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如果不及時調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可能會重蹈傳統汽車核心技術“空心化”的覆轍。他呼吁,要謹防新能源汽車產業出現“空心化”。
追根溯源,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空心化”,肇始于最初對新能源汽車的錯誤認識。
當初,許多人認為,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將不再使用傳統汽車四大總成中的發動機、變速器,甚至傳動系統,而這些總成技術是我們窮盡全力也難以追上跨國公司的短板。結構簡化、技術簡單的新能源汽車,給了我們一條繞開傳統汽車技術攔路虎的途徑,給我們提供了一次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難得機會。于是有人提出了“我們與跨國公司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觀點,有人喊出了“彎道超車”的口號。現在回頭來看,這些認識和判斷太過天真幼稚,把復雜的問題看簡單了。基于這樣的認知基礎制定的戰略和規劃,無疑會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出現偏差。
令王秉剛著急的是直到現在,汽車行業還沒有充分認識到不掌握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的潛在危險,還在按發展我國傳統汽車的經驗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主要手段就是不斷加大給予整車企業的鼓勵,而對零部件企業則小氣了許多。這樣做的結果,就如王秉剛發現的那樣:不少不差錢的整車廠“雖然也采購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生產的產品,但只是以之作為與外國供應商談判壓價的籌碼,一旦實現了壓價目的,就不再采購其產品”。更讓王秉剛擔心的是:“很少有人關注這一深層次的問題。”因此他擔憂:“我們抱著極大希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會不會也像傳統汽車行業一樣成為‘空心產業’?”
那么,現在調整還來得及嗎?
回答是肯定的,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鼓勵關鍵零部件的錢最應該補給誰?
這實際上是發展新能源汽車應該依靠誰的問題。我們現在的做法是依靠傳統的汽車行業,主要是依靠行業內的整車企業,于是,幾乎所有鼓勵政策都向整車企業傾斜;還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呼聲是,發展新能源汽車要依靠正在蓬勃發展的互聯網行業,因為這個行業出了個成功顛覆傳統汽車發展模式的典型特斯拉。
不過,細究起來,這兩個行業可能都靠不住。
正如我們當初認識的那樣,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將不再使用傳統汽車的發動機、變速器、傳動系統等核心部件,而是使用電池、電機、電控等電氣類產品。這也就意味著,傳統汽車生產企業變成了新能源汽車的門外漢,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總裝廠。雖然這些企業可以用引進、合資、收購等方式得到一些技術和產品,但指望他們去開發、掌握電池、電機這樣的核心技術,十有八九要落空。像比亞迪那樣以生產電池起家,抱著遠大抱負跨入汽車行業的企業有希望,可惜,傳統汽車行業內這樣的企業太少了。
互聯網行業也指不上,這個行業的核心技術是信息傳播,突出優勢是市場推廣,他們的技術必須嫁接在汽車上才有生命力,對于汽車,他們也是門外漢,而電池、電機技術,也不是他們的長項。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它開發出了享譽世界的電動汽車,但其最大的本事也不過是個成功的綜合技術集成商。
細數至此,我們的重點鼓勵方向也就應該明確了,那就是長于電池、電機、電控技術開發和生產的科研單位和企業。這些單位和企業大多不在傳統汽車業和互聯網行業內,從總體上看,既不夠大,也不夠強,甚至于還難以成為一個完整的行業。然而,他們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希望之所在,我們在鼓勵汽車業、鼓勵互聯網業、青睞整車企業的同時,千萬別忘了他們。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