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美國“貨幣政策量化從緊”新一輪政策的實施,其真實目的我曾于3月13日一文“人民幣貶值勿恐慌:美此輪游戲受本國消費與產業多重牽制”中做過淺析。隨之而來的貿易博弈亦曾于文中談及。該來的必然會來!3月26日,世貿組織公布:“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初裁結果,認為,中國對稀土等產品實施出口稅和出口配額限制違反WTO框架規定”。中國敗訴!基于該問題,我對本輪貿易博弈的由來與特點,問題與趨勢,以及我國臨的挑戰及戰略方向做下淺要分析:
一、2014貿易博弈等級提高:多邊協議下集團攜手的力量對峙明顯增強
1、針對我國稀土出口的博弈:力量攜手下的升級
從美歐日聯手啟動針對“中國稀土”出口管理措施(包括,出口關稅、出口配額及出口配額管理和分配措施)的博弈,可以看出,此一輪博弈一經入手,即入重點,且不再回避可能觸及對等國核心利益的問題,可謂刀刀入骨。看得出,美歐日出于本國利益考慮為獲得啟動本國經濟恢復更好的貿易條件,不僅做出了“組合拳”,同時,體現區域與國家間聯手的做法。
隨著世界區域經濟集團與區域間國家間通過多邊協議的推進,逐步加強了區域與集團力量與利益的聯合,將貿易保護條件針對于非協作方及非協作區域,從而形成,以西方主要國家為力量核心,加強與發展中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談判籌碼,今兒推進區域集團內部貿易保護,這是危機后形成的一種規避WTO規則的新的攜手做法。
而此次美歐日針對中國稀土的訴訟正是這種力量對峙下的變種,或者發達國家貿易博弈合作的升級形態。
2、促使貿易條件惡化隱憂:伴隨于美歐日打出新游戲并使其合法化后果的擴展
這種情況下,往往造成對新興與發展中國家基于資源型驅動增長的經濟利益的新一輪盤剝及影響。特別是配合美元量化從緊,高幣值的美元不僅可在分工利益享盡好處,且亦會在貿易條件上獲得可觀利益。
而貿易條件的傾斜,往往會引致后發展歷程的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經濟體相關產品貿易條件、整體產品貿易的貿易條件變差。貿易條件變差往往亦易于導致一國的匯率失衡擴大,并引起產業擴大供給及投資受到限制與影響。同時進一步影到該國的購買力平價指數傾斜,以及物價指數以及通脹率的變化及不可控性。最終作用到則是一國的GDP增長能力。
以美國為首的美歐日攜手力量下的博弈亦會對世界經濟增長造成影響。比如,美為首的區域集團外,或者多邊或雙邊協議國之外的國家,則因關系本國核心利益的領域分工利益及贏利能力下降,造成外匯收益及貿易利益銳減,以及貿易條件的惡化。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亦會基于經濟或政治上的考慮,對某些新興工業化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的制裁,容易演化為雙邊貿易對抗格局,并在報復性性傾銷、反傾銷、反補貼的國內行政做法下加以干預,也可能通過類似針對我國稀土的限產配額及關系我國核心利益的關稅管理措施的上強化集團力量介入,攜手多邊力量的對峙形成貿易報復性大國博弈,則無疑對世界經濟恢復增長是毀滅性的。實際,美國的這種做法曾多次導致其出兵海灣發動戰爭,通過軍事干涉影響了阿拉伯國家的經濟政局的穩定。其背后的共性是一致性,就是石油(行情 專區)與稀土的限產定價。
3、適應博弈新形態:力量的對等及商業定價權與運作方式
面對美歐日三方聯手訴訟情形,我國似乎有滿腦子的委屈。因為,我們的稀土歷來是以怎么樣的價格供給世界需求的!雖然我國相關人士認為,此項裁決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實際上相當于強迫中國放棄出口限制手段,轉而選擇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的其他方式保護本國的資源和環境。事實上,該問題的本質很清楚,我們即選擇本國的核心的貿易利益,同時亦需要資源保護承擔聯合國碳排放公約的配額及要求。而美國聯手歐日此次貿易博弈,卻是在配合了包括貨幣量化從緊等及一系列聯手措施后做出的有籌謀的舉措。其手段則是披著合法外衣以WTO訴訟裁決進行,但是從利益方看,則與戰后以來歷次的力量不同,亦是歷次貿易博弈所無法比擬的。由于這種對峙中集團合作及多邊協議力量的形成,所以,如果我們僅僅依靠抗議或依賴于所謂WTO的合法性的解釋(質疑)等聲音解決,雖然可以,但是依此操作或抱以希望則顯不足。
我國相關人士認為我國稀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卻供給了世界95%比重,而美國卻保持資源不開采狀態,我國為何不可以?提出資源保護與限制產能的做法。當然,如果可以逐步轉移現有的產能與開采企業,當然可以。但是,只要還有稀土出口,那么,我們必然需要考慮如何取得定價權與主導權。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