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技術經濟咨詢部副總工程師沈斌
行業總體動態
2014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在 2014年、2015年,我國各類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均實現了年均百分之三百以上的增長。
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的最大推手可以說是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政策。截止2015年底,我國已經有12個示范省(市)的新能源汽車推廣量超過1萬輛,預計今年底推廣量超過1萬輛的省(市)將超過20個。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也實現了快速擴張。截止2015年我國共有動力電池企業240家,年產量達到15.45Gwh。具體來看,伴隨著整車產銷量的高速發展,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是從2012年的40家快速增長到了2015年的240家。
通過梳理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企業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這一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排名前五的動力電池企業的市場份額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再加上排名第六到十位的企業,那么行業前十名的動力電池企業的市場份額大概占國內市場總體的三分之二以上。
整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技術的進步。可以看到,我國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PHEV)和純電動汽車(EV)的百公里能耗包括續航里程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PHEV百公里油耗普遍降至2L以下,EV純電續駛里程突破400km大關,熱成型鋼板等新型加工工藝也開始陸續采用。
提到技術進步,我們不得不提到國家推出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該工程是在2012年由國家財政部、工信部和科技部推出來的,主要是為了鼓勵我國自主的新能源及整車零部件企業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截止去年底,25家領先的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得到了國家創新工程的支持,每家企業獲得1.5億元以上的贊助,國家累計投入超過40億,大家比較熟悉的比亞迪、江淮、上汽榮威等整車和電池企業都從中獲益。
而伴隨市場的高速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暴露了比較多的問題。一方面,市場發展不均衡,在全國88個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中,排名后40位的城市的推廣量還不到排名前五城市推廣量的百分之八十;另一方面,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國相對比較滯后,據統計,截止2015年底全國公共充電樁數量約為4.9萬個,車樁比大概是1:10,遠遠不能滿足整車需要,并且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頻頻爆發,2015年幾乎每個月都有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或燃燒事故。此外,新能源汽車補貼制度國家也有待完善,去年有多家公司涉嫌利用政策漏洞騙補。
最新政策解讀
一、《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
這項政策在去年上半年出臺,主要是為了引導和規范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是希望鼓勵汽車動力蓄電池企業做優做強。截止今年6月,先后有四批動力電池企業目錄出臺,前四批累計57家企業進入了這一目錄。
國家在發布了前三批目錄之后,在今年4月29號工信部又發布了關于動力電池行業的補充條件。這個補充通知更新了動力蓄電池的檢測標準,而且加嚴了測試的要求和標準,要求前三批進入目錄的企業要進行重新檢測,并于今年6月底之前提交檢測報告,逾期未提交則將撤銷公告的資格。
在相關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動力電池企業目前在申報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缺乏基本證書,缺乏三廢處理方案,或者缺乏售后服務能力證明條件,最主要的還是在生產能力研發能力和質量保證能力方面存在缺失。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