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2016年首塊上海新能源汽車免費牌照才終于落地,苦等數月的上海新能源車主總算能夠讓愛車合法上路了。
2015年年底至2016年年初,國家針對部分企業“新能源車騙補”的調查一直在進行中,導致部分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遲遲未能出臺。受此影響,上海的免費新能源汽車牌照也一直未能發放。
調查騙補 致地方補貼細則難產
今年初,中央對新能源汽車“騙補”的調查掀起波瀾。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新能源購車的地方補貼細則遲遲未能出臺。
除了購車補貼,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免費牌照發放政策也遲遲未能兌現。去年,曾有媒體對比亞迪插電式混動車秦的車主購車后不使用充電模式表示質疑。所以上海市對 于新能源汽車免費牌照的發放更加謹慎,不少已在年初購買新能源車的車主遲遲未能上牌。直至5月10日,上海的首張新能源車免費牌照才交付到車主手中。
目前新能源車免費滬牌上牌細則在4月末剛剛公布,上海新能源車推進辦公室介紹,上海的新版辦法對免費申領滬牌的車主增加了門檻要求,比如個人和單位用戶都需 要信用狀況良好,非滬籍用戶需近24個月內在上海繳滿一年社保。在這些新條件影響下,上免費滬牌需要增加信用核查等流程。
新能源車優惠政策出臺推遲,除了對消費者上牌造成不便,也對新能源車的銷售產生負面影響。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6年1-3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共銷售5.81萬輛,同比增長一倍,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售出1.6萬輛,同比增長43%。看似增速不錯,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依舊下滑明顯。2015年同期,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售出1.11萬輛,同比增長210%。
隨著各地新能源補貼政策陸續落地,預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會在今后有大幅提升。
騙補嚴重 新能源車型目錄將重審
據悉,在之前新能源車騙補的調查中,企業自查情況不理想,大部分認為自身“毫無問題”,這導致自查報告滯后。“目前調查已經接近尾聲,但調查結果需要上報國務院。”經濟觀察報在一篇報道中這樣寫到。
2016年年初,廣州市向所有新能源汽車的用戶發出消息,要求其將購買的新能源車開到車管部門進行車輛復檢,排查車輛有無造假騙補的問題。
近日,第一電動網報道稱,受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從事“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管理過程中的有關技術審查、監督檢查和技術服務工作的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正在把2016年發布的1-3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全部重審,第4批的車型也會退回重審。
補貼退坡 地方保護重現
在國家確定新能源車補貼退坡的政策下,各地方的補貼細則也有所調整。
4月份北京市發布的最新補貼細則規定,在中央補助基礎上,北京市純電動客車補助按中央標準1:1確定。純電動小客車根據續駛里程的不同,補助標準也有所區別。今年最高補助標準為5.5萬元/輛,但明年最高補助就將降至4.4萬元/輛了。同時,今年最低補助標準為2.5萬元/輛,但明年最低補助就只有2萬元/輛了。到2017年,補助標準還將在2016年基礎上再下降20%。
根據上海最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于純電動乘用車,純電動續航里程大于100公里但小于150公里的車輛補貼1萬元,純電動續航里程大于150公里,每輛補貼3萬元。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續航里程大于50公里的車輛,每輛補貼1萬元,若同時滿足發動機排量小于1.6L,百公里油耗5.9升以下,油箱容積40升及以下三個 條件,再給予每車1.4萬元補助。
根據這項規定,榮威e550成為市場上唯一滿足所有補貼條件的車型,這也被指為變相地方保護。受此規定影響,榮威e550今年前4個月累計銷量同比上漲了118%,而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比亞迪秦則下滑了56%。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量受區域因素影響較大。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