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全球整形手術市場規模約為180億美元,其中僅韓國市場就占了25%,市場規模達到了44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整形王國。相當于每一千人,就有13.5個人做過整形手術,超過了希臘、意大利和美國,高居世界第一位。
有調查結果稱,外貌上的不平等,甚至比性別和人種上的不平等更為嚴重。看來相貌取人的現象,不僅僅限于臉控(beautism)、相貌控(look-ism)這些人群。“美學營銷”的作者凡·施密特說過,只強調自己要營銷產品的實用性是遠遠不夠的。只強調技術以及性能的營銷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有一種叫做Techart的術語,是將技術(Tech)和藝術(Art)兩個詞匯結合起來的新潮語,意思是在冰冷的技術上,增加了藝術性的感性元素,以此來打動消費者的方式。
2005年4月,三星公司發布了“米蘭宣言”,為實現一流企業提出了創新設計的戰略。之后與世界知名企業推出各種合作產品,將IT產品的設計提升到了新的層次。如喬治阿瑪尼手機、與Bang&Olufsen合作推出的手機、意大利大師馬西莫祖奇(Massimo Zucchi)設計的冰箱,以及最近與Montblanc合作推出的三星Note手機Pen等。2006年LG電子推出的Art Dios冰箱,刮起了家電市場的藝術風,接著又陸續推出了普拉達手機、Gallery TV等多種TechArt風格的新潮IT產品。
智能手機可以放在衣服或者挎包里,但可穿戴需要裸露在外部,如手表、手環、戒指、項鏈等。可穿戴設備與其說是IT產品,其實更接近于體現個性和愛好的時尚產品。智能設備企業Misfit公司CEO桑尼·烏(Sonny Vu)說過,可穿戴設備如果要成功,要么美得一塌糊涂,要么讓人感覺不到存在。
目前的產品功能大多集中于接電話和短信、分析運動上,已經趨于同質化。很多IT企業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將可穿戴設備定位于時尚產品。其中,蘋果最為不遺余力地進行著可穿戴設備的時尚化。2014年5月,蘋果引進了博柏利 (Burberry)前CEO安吉拉·阿倫德茨(Angela Ahrendts),并為其提供比蒂姆·庫克多達七倍的年薪。后續又從博柏利挖來了營銷高管慕莎·塔里克,以及設計總監切斯特·奇普菲爾德(Chester Chipperfield)等核心人員。2013年,蘋果公司又相繼引進了伊夫圣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的前任CEO保羅·德內夫,以及瑞士鐘表廠商泰格豪雅 (TAG Heuer)的副總裁帕特里克·布魯尼奧。蘋果公司已經意識到,設計和時尚將成為智能設備是否成功的必要因素。
2015年9月,被譽為設計界傳說的亞歷山德羅·門迪尼(Alessandro Mendini)現身于在德國召開的三星Gear S2發布會上。此人先后三次獲得設計領域最高獎項金羅盤獎,并且與卡地亞(Cartier)、愛馬仕(Hermes)、施華洛斯奇奢侈品企業進行過多次合作。此次參加Gear S2設計發布會,當然引起了諸多猜測和話題。門迪尼表示,Gear S2的設計猶如繪畫。可穿戴設備,如果只是具備了智能化的功能,就好比品學兼優、但毫無自理能力的“廢人”。從IT企業到時裝企業,都在時裝科技(Fashionolo-gy: Fashion+Technology)上下了很大的賭注。隨著可穿戴設備變得越來越接時常,IT與時常的跨界合作也越來越活躍。我就從眾多可穿戴設備中,選擇最為養眼的手環和戒指,看看它們的發展現狀。
首先是傳統半導體企業英特爾推出了一款智能手環——MICA。該手環是與知名時裝品牌公司共同開發的,采用了專為女性設計的時裝配飾形態。手環使用了藍寶石材質的曲面觸摸屏,并且水蛇皮材質的表帶上進行了鍍金、珍珠、馬達加斯加原石、俄羅斯黑曜石的鑲嵌。手環內置了SIM卡,可獨立進行文字信息、通知、地圖檢索等。融合了技術與設計元素的MICA,意味著“個人智能通信首飾 (My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Accessory)”。在去年 9月舉辦的“2016紐約時裝展”上,英特爾又展示了其可穿戴智能衣服。看來英特爾也深深體會到了物聯網時代中設計要素的強大。
曾炒過斯蒂夫·喬布斯魷魚的前蘋果CEO約翰·斯卡利,2011年與風險投資家桑尼·烏一起成立了Misfit公司,專注于全球最高雅可穿戴設備的開發;其第一款健身監控手環Mis-fit Shine一經上市,即大獲成功。2013年又相繼獲得了世界三大設計獎中的“Reddot設計獎”和“A設計獎”兩項大獎。2015年的CES上又與珠寶品牌施華洛斯奇攜手推出了施華洛斯奇(Swarovski) Shine時裝。知名可穿戴設計師Pakhchyan對其評價道,兩者之間的配合將技術之美演繹得淋漓盡致。亮光打磨的水晶機體,配上寶石修飾的吊墜,完美地將手腕包裹在里面。功能上雖然和一般的智能手環基本相同,但其水晶材質可以進行太陽光充電,實現終身使用。
Fitbit是目前占據全球智能手環市場第一位的企業,可以提供活動量、心跳數、睡眠模式等功能。目前的Fitbit Force、Flex都采用了橡膠材質表帶的手環形態,顯得比較中庸。2015年Fitbit與美國名流設計師湯麗柏琦(Tory Burch)合作,推出了“Tory Burch for Fitbit”系列手環,專門面向女性市場,在FitBit原有的健康主機上配上玫瑰金、閃亮金、銀色表帶和吊墜。與其說是高檔可穿戴設備,更接近于時裝配飾。
防紫外線、具有護膚功能的Ne-tatmo June也稱得上是一款美得一塌糊涂的可穿戴設備。是由首飾珠寶設計師Camille Toupet設計的紫外線監控功能手環。在黃金、白金、金屬三種色調的寶石外觀上,內置了紫外線傳感器。通過藍牙與智能手機連接,通知用戶當前的紫外線指數,并推薦適合用戶皮膚類型的防曬方案。分解之后,還可以當漂亮的胸針使用。以“Beauty Wearable”的品牌在英國的SpaceNK進行公開銷售,售價為180美元。再來看一下智能戒指。如果使用戒指,就不會出現因為手機放在皮包或者衣服里漏接電話得現象了。2014年時代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發明中,除了蘋果智能手表、自拍桿外,一個叫做Ringly的智能戒指也在其中。通過戒指上的LED燈光和震動,提供文字信息以及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應用的通知功能。通過5種顏色燈光和4中震動模式的不同組合,不看手機也可以實現不同聯系人的區分。戒指上的寶石采用了瑪瑙、藍寶石、彩虹月長石、翡翠等四種珠寶,當真是寶石遇上技術。倫敦時裝品牌Kovert Designs推出的Altruis Cleopatra系列,也被稱為智能珠寶(smart jewelry)。表面鍍上氧化鋯陶瓷涂層的珠寶鑲嵌到黃金、玫瑰金、黑白金等不同顏色的戒指上;根據當天的服飾風格,變身為戒指、手環、吊墜;來電或者收到短信,珠寶內置的震動模塊會發生震動,以此提醒用戶。價格根據配置,345美元到430美元不等。
法國時裝大師伊曼紐爾·溫加羅(Emanuel Ungaro)攜手智能設備企業Omate推出的智能戒指也非同凡響。溫加羅根據從Diva香水瓶上獲得了靈感,設計出專為特定人設計的奢華智能戒指——Ungaro Ring。智能設定一個聯絡人,當該聯絡人發來信息或者來電時,戒指才會通知用戶。用黃寶石、蛋白石、藍寶石、瑪瑙、紅寶石等各種寶石鑲嵌的戒指價格從50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預計不久的將來,所有的嫁妝也都會變得智能化。
以上,我們看到了不同的技術與時尚的完美邂逅。斯蒂夫·喬布斯生前曾經提到過,設計不是單純的外包裝,而是人類創造力的靈魂。可穿戴市場的戰爭,成敗將在于設計。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