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總人數目前已經超過5億人。這種建立在資源共享基礎上的全新模式,依托技術手段的革新,全面深化和優化了市場資源的配置,減少了能源的閑置和消耗。可以說,這種以共享為主要特征的新經濟模式,正迅速滲透到許多領域,而汽車共享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個。
共享發展是黨中央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后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相比其他四大發展理念而言,共享發展是最具有時代意義的一個新提法。從政治層面來講,共享發展的理念主要側重于民生領域的建設和完善,意在讓更多的人享受范圍更加廣泛、機遇更加均等的服務。這一概念投射在市場經濟和產業革新的領域中,則又有了更加具體的含義。那就是資源配置和整合方式,生產組織和產出方式,市場供給和需求方式的深度革新與升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也就催生出了分享經濟這一概念。
今年2月,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和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委員會聯合發布了《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其中提到“分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閑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分享經濟是信息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新型經濟形態,是連接供需的最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是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新理念。”
分享經濟,也是我們所說的共享經濟,其實早已經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想出門先通過網絡軟件約一輛車,想出去玩兒就去網上看看當地人家有沒有空余房間,此外,諸如順風車、回家吃飯等軟件和這些軟件所代表的全新模式,實際上都是分享經濟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總人數目前已經超過5億人。這種建立在資源共享基礎上的全新模式,依托技術手段的革新,全面深化和優化了市場資源的配置,減少了能源的閑置和消耗。可以說,這種以共享為主要特征的新經濟模式,正迅速滲透到許多領域,而汽車共享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個。
汽車共享“躥紅”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兩次提到了“共享”相關的概念: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做大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
在今年兩會前夕,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就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發展共享經濟,鼓勵個人閑置資源有效利用,有序發展網絡預約拼車、自有車輛租賃、民宿出租、舊物交換利用等,創新監管方式,完善信用體系”的要求。
“共享經濟”的概念成為時下熱點,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建議、提案的關注點之一。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帶來了五個建議,其中就包括《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釋放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建議》。該建議指出,分享經濟將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有助于中國經濟實現“動力轉換”,將服務業變成經濟增長“主引擎”。
由于網絡租約車、順風車、拼車等新業態已經被大眾熟悉,汽車行業的共享已成為發展共享經濟的一個案例。有統計顯示,北京出租車約6萬多輛,而在2014年,北京私人汽車達437.2萬輛,其中轎車316.5萬輛,私車日均閑置23小時。而通過“共享”,不僅可以提高車輛的利用率,控制汽車增量,還可以讓更多人不用買車也能享受到汽車的便捷。
事實上,除了傳統燃油汽車的共享,新能源汽車的共享模式也備受關注。其中,分時租賃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全新共享模式。當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擔憂主要存在于充電不方便及續駛里程短等方面,若通過分時租賃的形式,這些問題均可得到有效解決。有統計顯示,在分時租賃模式下,電動汽車的使用率可以提升2~3倍,但使用成本僅是傳統汽車的20%。由于是短時間租賃,一直困擾消費者的電動汽車“里程焦慮”也就不成問題了。
企業紛紛試水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共享經濟也成為熱門話題之一。滴滴出行COO李建華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共享經濟是必然的,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內容”。他舉例指出,北京目前有500萬輛車,如果再增長1000萬輛,交通將癱瘓。從出行的角度來看,李建華認為,讓私家車接入分享平臺,讓更多人在同一時間共享出行資源變成了必須。
共享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共享經濟提供了先決條件。國家現在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汽車共享吸引了不少創業者加入,并由此形成不同的發展模式。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