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由亞太經合組織(APEC)能源工作組、國家能源局國際合作司和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共同主辦的“APEC燃料電池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衣寶廉在論壇上表示,未來汽車社會里,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汽油車三者誰也不會把誰完全淘汰掉,將出現三分天下各有其一的局面;而在純電動車中,燃料電池車將占據重要位置。
與會專家認為,發展燃料電池車,最當緊的是解決加氫站數量過少的問題,要向國外看齊,增加加氫站。此外,還要對燃料電池加大補貼力度。
我國僅3座加氫站
說到燃料電池車,其動力肯定是燃料電池,那么什么是燃料電池?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查閱資料時得到了答案,燃料電池是一種將存在于燃料與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燃料和空氣分別送進燃料電池,電就被奇妙地生產出來。
業內專家表示,燃料電池用途廣泛,既可應用于軍事、空間、發電廠領域,也可應用于機動車、移動設備、居民家庭等領域。早期燃料電池發展焦點集中在軍事空間等專業應用以及千瓦級以上分散式發電上。而目前,電動車領域成為燃料電池應用的主要方向。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濟師張樹民認為,燃料電池作為一種新型發電方式,具有高效率和零污染、零排放兩大突出特點,將在能源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將是實現能源低碳化、清潔化的重要途徑。目前燃料電池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日趨成熟,并且正在得到積極的推廣。在大規模發電領域的商業化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的時期,我們將繼續關注燃料電池在大規模發展及儲能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應用示范。
“從國內來看,我們做燃料電池車并不比國外晚,”衣寶廉表示,2007年我國開始研發相關產品,2008年北京有20輛轎車、3輛大巴給奧運會做示范運行。2009年我國生產的16輛車到美國加州進行了示范運行。2010年有1輛大巴車在新加坡參加了世青會的示范運行。2010年我們有197輛燃料電池車參加了上海世博會的示范運行。
衣寶廉強調說,“我們有200余輛車已經在國內運行,累計運行公里數超過10萬公里,在北京有大巴進行示范運行,我國燃料電池車的性能跟國際水平比較接近,但是可靠性和耐久性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衣寶廉建議,要重點促進燃料電池過程研究結果與發動機生產單位的融合,把抑制衰減過程的措施落到實處,進一步深入研究陽極水管理過程、低溫啟動、系統模塊化,提高燃料電池系統的可靠性與壽命。
此外,衣寶廉認為,我國的加氫站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目前僅有3座加氫站,北京、上海、鄭州各一座。”
國外補貼力度強
遠觀國外的燃料電池發展,我國在相關促進措施及政策上,有諸多借鑒之處。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