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今年賣得怎么樣?專家給定了調子——“爆炸式增長”。在近日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主辦的“2015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領袖峰會”上,“爆炸式增長”被在座的專家、學者反復提及。統計數據顯示,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銷售達19.58萬輛,同比增長2.7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表示,“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2萬輛至25萬輛,有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p>
從世界第一汽車銷量大國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國,曾經中國車市的輝煌似乎正在被復制。在今年下半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FAF”第17次汽車研究例會上稱:“綜合考量國家政策目標與車企規劃,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200萬輛,也可能會更多,2020年實現累計銷量500萬輛也是沒有問題的?!庇纱丝梢?,今年的“爆炸式增長”也許僅僅是個開始。按照這個預判,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每年的平均增速至少在50%以上。
不可否認,車企對新能源市場的布局和投入已陸續進入收獲期,從今年廣州車展就可看出,各家大有“無新能源車不成席”的趨勢。而隨著車型的增多和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強,新能源汽車也開始陸續進入公眾視野。這些無疑都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但與這些推動力相比,目前主導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走向的還是政策這個推手。
自去年以來,國務院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等相關鼓勵性政策,而地方性的扶持政策如免車牌費、不限號、單獨搖號及補貼等等,則更是極大地刺激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以北京為例,在車牌搖號中簽率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去年3月北京為純電動汽車牌照單獨設立了搖號池,中簽率幾乎100%。今年開始,北京純電動汽車上路又開始享受不限行的待遇,這些無疑將傳統汽車購買需求部分轉移給了新能源汽車。而按照北京市政府的規劃,明年新能源車搖號指標將從今年的3萬增加至6萬,同時普通車搖號指標將進一步壓縮。除此之外,享受補貼也成為新能源汽車營銷手段中的關鍵詞。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國家和地方的巨額補貼,動輒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官方指導價,不知還有幾人肯為其掏腰包。
可以說,為了新能源汽車,政策可謂“操碎了心”。被政策扶上馬后,新能源汽車究竟能跑多遠、跑多久呢?“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處于主導地位,中國市場對全球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的貢獻度顯而易見。但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整體的發展仍處于一個中低水平,在安全性、動力電池、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等方面仍有待提高?!痹S艷華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新能源汽車最早進入的出租車市場,某些車型“實際續航里程短、充電成本高、不敢開空調”等問題已顯露無遺。甚至有消費者反映,國內某車企的一款電動汽車行駛超過3萬公里后就需要更換電池,而一塊電池成本需要8萬元。電池技術問題是當下新能源產品的通病,而這恰巧又是消費者最關心的。
跑不遠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如何“吃飽”也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氨R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兵馬已先行。據國家電網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經建成的充電樁數量僅2.6萬個。充電樁分布雖然越來越廣,但是使用情況并不樂觀。主要表現為大多數充電樁都建設在公共停車場內,不僅數量少而且充電時間長,導致車主需要支付額外的停車費,因此電動汽車的經濟優勢得不到發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后,此刻談5年后的200萬輛或500萬輛似乎為時尚早。
一周之內,霧霾兩度侵襲華北地區。本月8日,北京首次啟動霧霾紅色預警,汽車實行單雙號限行。連日來,環保部、住建部的專家以及北京市有關部門發布報告稱,汽車尾氣是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低碳出行無疑是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終將成為主流。只是在真正成為主流前,市場還需更多的準備和理性思考。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